分享

漫谈书法 | 何谓“书卷气”

 wuzhi9 2018-01-26
何谓“书卷气”书卷气,是宋明以来书法鉴赏和品评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准,这与宋明时期人格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自宋代以降,只有书卷之气的书法,才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有笔墨神韵而具书卷气者,其传必远。书法家何绍基有诗吟士气:“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
苏轼行书册页书卷气就是指从古代诗文、简札墨迹以及刻帖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笔致的轻松、流利、遒劲、灵巧的形式美感。如果说,金石气体现的是一种壮美,那么,书卷气体现的则是一种优美。具有金石气的作品,在书法史中被称为“碑学”;具有书卷气的作品,在书法史中则被称为“帖学”。碑学以残碑断碣、青铜铭文、秦砖汉瓦、北朝造像记、各种摩崖题记等等为主要载体,而帖学则以纸张、绢帛、书札、简牍等等为主要载体。前者的字体多以篆、隶、楷等官方规定的规范文字为主,多用于纪功铭德、国家典章、墓葬碑文等庄严重大正式的场合;后者的字体则多以行、草等自由流便的日常书写文字为主,多用于亲戚问答、友朋往来、读书札记等轻松日常随意的场合。所以,清代阮元说:“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
蔡襄-《山堂诗帖》帖学书法则大多文采风流,主要以二王行草等为主,后代帖学派书家大多在晋、唐、宋、元的名家墨迹中讨生活,它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创作,其在魏晋时期的蔚成风气以及后世的广泛流布,与人的自觉、艺术的自觉密切相关,展现了一种人格的、个性的、风神的美。在文人的书法中,特别强调一种书卷之气,亦即“士气”。刘熙载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娇柔之气)、兵气(强暴之气)、村气(乡野粗率之气)、市气(市俗之气)、匠气(刻板雕琢之气)、腐气(迂腐之气)、伧气(鄙贱粗野之气)、俳气(嬉戏油滑之气)、江湖气(市侩功利之气)、门客气(谄媚庸俗之气)、酒肉气(放荡庸俗之气)、蔬笋气(寒酸寒俭之气),皆士之弃也。”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士气,就是文人士大夫身上一种普遍的气质,表现为对儒雅超逸、平淡天真的青睐和对狂野粗俗习气的排斥。这种士人气质,被认为源自其自身的学问修养和人格操守,所以,古代书家重视书卷之气的培养,也就十分强调学识修养的培植和提升,而培植书卷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养性,读书明理,读书是陶胸次、铸性灵的好办法,也是提升完善道德的途径。可以说,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没有哪一门艺术像书法这样强调读书。古人强调学习书法,先要读书,要学富,而读书的对象主要是经书和诗文,强调以学养领字,字乃有味。明代书法家吴宽说:“今书家例能文辞,不能则望而知其笔画之俗,特一书工而已。世之学书者,如未能诗,吾未见其能书也。”书法学习要与学问并进,而不能把书法当作一种简单的技艺而已。诗文,被看作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因为诗文会影响到人的气格。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书法与气格有关,自然也就有清浊雅俗之分了。
林逋行书《松扇五诗卷》概言之,书法的“书卷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1) 唯不可俗强调读书、学养和书法的关系,至少在宋代已蔚成风气。苏东坡有名句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宋代《宣和书谱》评沈约书法时说:“大抵胸中所养不凡,见之笔下者皆超绝,故善论书者以谓胸中有万卷书,下笔无俗气。”在论述书卷气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就是“俗”,书卷气正是和“俗”“俗气”相对的,追求书卷气的目的就在于脱俗。而宋代文人的斥“俗”,在黄庭坚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他认为,士大夫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在黄庭坚看来,书法以脱俗为第一要务,而不必计较工拙,所谓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而去俗、脱俗,唯有读书。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一个人读不读书,写出来的字大不相同。在中国书法中,学富与免俗常常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读书可以去俗。宋人之所以提倡书卷之气,是因为从宋代开始,书法和文人士大夫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见,文人士大夫们无不把趋雅避俗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偏于审美境界的雅,是一种雅人深致;偏于道德人格的雅,是一种规范正确和高尚文明(雅有正的意思)。雅,还带有远离人间的意味,山林是雅,风月是雅,清香若兰是雅,人淡如菊是雅。在艺术作品的意味中,往往是离开人间越远越雅。与雅相对的俗,则是一种人为的、做作的、雕饰的,俗是人世间雕琢的“伪”。所以,雅在自然,俗在做作。(2)乾坤清气书以写气,寄托怀抱,笔墨书写性灵,流露思想感情,所以书品亦清浊有体。书法的清气,源于气质,本乎人品,成于笔法,而流露于字里行间。清,不仅仅是一点一画,而是一种整体的气息和审美境界。
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清”的概念,主要来自道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上对世俗的超越。道家讲淡泊,淡泊就是与世俗拉开差距,保持距离,从而赢得自己性灵伸展和腾跃的空间。所以,“清”往往和“淡”结合在一起。清与淡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世俗的超越;清淡的精神,就是使精神从有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跃入无限的自由境界。书法作品格调的“清”与气息的“雅”是密切关联的,即所谓清雅。字之清雅之气,与书法用笔有关。用笔点画必须干净,锋芒内藏,含文包质,墨色温润,细腻自然。而笔法的浊,就像脂肉、渣滓、赘疣、秽浊、棱角等等,皆龌龊也。所以,用笔要起迄分明,点画周至,顿挫无瘿瘤,曲行无锯齿,必须将诸弊斫尽,渣滓荡涤,则清气自来。与“清”相联系的,是“瘦”。一般认为,清者多瘦,浊者多肥,但瘦而能圆谓之清腴,肥而能劲谓之丰腴。清者必简,简不是草率,而是繁而不芜,杂而不乱,变化而有节奏。书卷气的作品,筑基于“帖学”,喜好一种“文气”的表现,少有纵横使毫的习气,其长处在于小字,字体多为行草书。在风格上追求清秀雅洁,笔法上追求精微细腻的变化,创作时追求一种散淡洒脱的逸致,这是“书卷气”典型的审美特征。 (3)独立的人格苏轼说“士以气为主”,这是苏轼对独立人格的激赏。短短数行笔墨,即显不同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人格独立的精神。书法中的“士气”“书卷气”,正是文人士大夫独立精神、高标品格以及丰瞻学识、文采风流的写照,是一种大美的艺术境界。
清曾国藩书法七言对联轴书法的书卷气,要避俗求雅,要汰浊求清。他们以俗为低,雅为高;俗为浊,雅为清;俗为庸,雅为奇。清雅不仅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更是一种人格的境界。明代赵宧光说:“字避笔俗,俗有多种,有粗俗,有恶俗,有村俗,有妩媚俗,有趋时俗。粗俗可,恶俗不可,村俗犹不可,妩媚俗则全无士夫气,趋时俗则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书法家的书卷气,从气质根源的培植来说,固然以学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为基本;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离不开对前辈书家经典的临习,所以,书卷气的培养既来自多读书,也来自学习具有书卷气的前贤法帖,也就是从书法本身去求取。这是因为,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技法方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艺术语言,这些技法上的艺术语言,对书法形式美的创造和意境的开拓至关重要,也正因为此,书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抽象继承性。对“书卷气”的强调,既是书法和读书的合二为一,也是书法和人格境界的合二为一,这既是艺术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