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总忍不住吼孩子?真相扎心了

 珍新 2018-01-26
微家长

我们对生活勃然大怒,却转身吼起了孩子。

——微家长

作者 | 凌想   来源 | 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01


几天,我带儿子上课外班。


课前老师点名,点到儿子时,老师的发音有点不太准,他没反应过来是在叫自己。


老师又叫了一遍,儿子犹犹豫豫的,答应的声音很小。老师没听见,以为这个学生没来。



我正好坐在儿子后面,拍拍他,让他赶紧举手告诉老师。


可是直到老师点完名开始上课,他的手都没举起来。


我心里又急又气,想:“这孩子怎么这么怂?连举个手大声说句话都不敢!”


越想越生气,又戳戳儿子小声吼道,“你赶紧告诉老师。出勤情况要录入系统的!”话语中已经带了情绪。


直到老师让同学们做课前小练习,他才举起手。老师走过来问什么事,儿子小声和老师说了。


这孩子,太怂!


看着前排儿子小小的背影,我心里有些烦躁。气他的胆小,也气自己沉不住气,一点小事就急成这样。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02


为什么会因为这么小的事生气吼孩子?


我细细察觉自己的内心,想看清楚这急这气是从哪里来。


不用太费劲,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


幼儿园的中午,大家都在午睡。小女孩想尿尿,又不敢大声喊老师,就使劲憋着。


胆怯紧紧地掐住了小女孩的喉咙,直到尿了裤子,她就是喊不出一句:“老师,我要尿尿。”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后来,我上了学,却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最怕的事就是被老师点名,每一次站起来当众发言,都紧张得如临大敌,脸红心跳。

 

再后来,我长大了,走出校门开始工作。


表面上,当众说话已经不是问题,很多场合也能侃侃而谈,但只有我知道,那份胆怯还压在心底,只不过学会了掩饰,不轻易让别人发现而已。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喜欢那个胆怯到尿了裤子的小女孩,一想起那件事就有种羞愧感。


或者说,我一直接受不了性格中胆怯、内向的那一面:它不好,我不应该这样。




三十多年后,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也不敢举手大声说话时,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心底那份对自己的气和急,还有羞愧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所以才表现得不那么淡定。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几年前,我可能会很无辜、很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担心孩子太胆怯,所以才着急发火啊。还不是为了孩子好。”


当我学习了心理学,明白了客体关系理论,明白了什么是“投射”,我才察觉出:


我对孩子的急和气,因为我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类似的情景触发了曾经的感受,就如压抑已久的岩浆找到了裂缝,喷涌而出。




在那一刻,我没有如实地看到孩子,而看到的却是我“以为”的孩子。


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我的问题。

 

表面上是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图片来源:《黑镜》


03


孩子做得不妥,我们可以引导、教育,甚至批评、惩罚。


但我们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大吼大叫?


明明知道只是一点小事,明明知道发火对孩子心理不好,就是控制不住,就是想把情绪发泄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四百击》


因为我们没把自己整明白。


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是纠结的、冲突的、压抑的。


我们把自己被压抑、不认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越压抑,越否认,越投射,情绪越强烈。




你嫌孩子胆怯害羞,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自己的胆怯。


你因为孩子磨蹭大发雷霆,是因为你的焦虑不允许自己磨蹭,什么都要争先。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

孩子不冷,是你觉得冷。


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多吃饭,吃成个小胖子才高兴,是因为他们自己饿怕了,有深深的匮乏感。


04


从小到大,妈妈忙里忙外做家务的时候,我就变得小心翼翼。


如果她在忙,我闲着,妈妈的脸色就会越来越不好看,就会开始唠叨,家里的气氛会莫名变得很压抑,妈妈的情绪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妈妈的唠叨和发火,每当妈妈忙的时候,我要么去搭把手,要么也找点事情做,反正不能闲着。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后来,结了婚,我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妈妈那样。


我在忙家务,老公要是闲着,我心里就来气,憋了一肚子火总想找个机会发泄出来,为此两个人闹过不少摩擦。


当然,他做家务时,我也会找点事做,因为会隐隐地担心被他唠叨。


结果,我渐渐发现,老公干活我闲着的时候,他的反应却和我不一样:即使我什么也不干,老公也没什么情绪,脸色照常,居然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唱歌,很享受的样子。


我暗暗吃惊:原来也可以这样?


为什么同样是做家务,我同样闲待着,妈妈和老公却是不同的反应呢?


开始自我成长后,我渐渐想明白了。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妹,姥爷常年不在家,她就要帮姥姥撑起这个家。自己多出一分力,姥姥就少辛苦一点,所以养成了为家庭辛苦操劳的习惯。


虽然有时也想偷懒、轻松一些,但她不允许自己懒,别人忙、自己闲着就是罪恶。


想懒惰的欲望虽然被压抑下去,但始终存在。多年后,当她为自己的小家忙忙碌碌,看到女儿“游手好闲”时,她就把当年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投射到女儿身上。


她对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有多压抑和否定,对女儿就有多强烈的情绪:愤怒、抱怨和委屈。


图片来源:《虎妈猫爸》


相比之下,老公没有这样的经历,他做家务是因为他想做,不想做的时候就先放一放。他允许自己有时会懒惰,允许偶尔的游手好闲。

 

所以,当我闲着时,他也觉得这是正常的,没有太多强烈的情绪。




05


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


不仅是教育孩子,很多时候,你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这一部分,可能是你不喜欢的,可能是你想要而不可得的,也可能是你认为不好、不应该的。


你把这些不喜欢、不可得、不应该深深地压抑到内心深处,以为否定掉它们,它们就消失了。


其实不然,压抑得越深越久,它们就越在潜意识层面扎根越深。



更重要的是,它们会无时不刻影响着你的生活。


你会把它们投射到外界的人和事中。


那些人和事就像一把把钩子,钩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


压抑得越多,钩子越多。


所以你会为一点小事勃然大怒,你会愤愤不平,你会看不惯很多人和事。



一个咨询师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曾经很反感一个人,觉得他特别八面玲珑,会看眉眼高低。但她发现,其他人好像并没有这种感觉,和他相处得挺好。


难道别人看不出来他是怎样的人吗?她一直很奇怪。


后来她才明白,之所以看那人不顺眼,是因为这个人钩出了她内心的不自信。


内心深处,她也想“会来事儿”,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圆融和谐,但自己性格偏内向,怎么也做不到理想中的样子。

 

她恨自己的“做不到”,就会把恨意投射到那些能做到的人身上,莫名地对那些人生出反感,还以为是“气场不和”。


其实,所有的“气场不和”“一见钟情”都有投射在里面。



06


回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并不是说孩子不该被教育,而是在发脾气的时候,问问自己:


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发这么大火?

它带出了怎样的情绪?

是否在无意中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当你察觉到了自己的投射,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就会从情绪中跳脱出来,意识到有多少是自己的问题,有多少是孩子的问题。


看到这些,会帮助你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毫无觉察地带着情绪大吼大叫。


是的,就事论事,而不是“推己及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性,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是自然之道。


图片来源:《天才少女》

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有坏,有善有恶,这就是人。


成长,就是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育儿先育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


看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承认它,接纳它,让自我变得圆满融洽,这就是成长。


自我成长了,就会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头脑中的孩子。


内心圆融了,目光也会变得平和,不再轻易被激起情绪的巨浪。


所以,下一次再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时,记得默念心理学家张德芬的一句话:


“亲爱的,外面没别人,只有你自己。”


作者: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9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原标题《总是控制不住吼孩子?真正的原因可能在这里》。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后记提供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1、成为主动的倾听者   如果你和你孩子正处于冲突之中,你要尝试把孩子从矛盾冲突中拉出来,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你要避免当众对孩子进行批判,当众批判会让孩子觉得在受指责批评,让他产生防范心理。   


2、通过理解让你平静下来   倾听有助于你更深地挖掘和理解你的叛逆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尝试分析一下,你到底希望你的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改变,然后理性地解释给他听。比如说,孩子的卧室总是乱七八糟,你得先问一问自己希望孩子的卧室怎么样才算整洁有序,然后你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比如你的孩子不愿意上学,是不是他在学校遇到了问题。理解你的孩子正在发生什么事,有助于你把情绪平静下来。你的情绪越缓和,你就越不会冲动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3、问一问你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    孩子需要父母向他们描述,来让他们理解父母的感受是什么。要注意你应该如何向孩子详细解释他的行为或反应。事实上,叛逆孩子并非总是会理解他们所说所做的怎样影响了他们父母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什么、想要什么,而不要让他来猜测你的期望是什么。   


4、认识到愤怒的信号   感觉生气并不是什么问题,但你如何处理你的怒火就是个重要的问题了。比如说,如果你儿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不要等到你爆发了大喊大叫这个毛病后,才想起叫他整理好房间。你要提醒自己,他需要的是把东西整理好而不是你的大喊大叫。如果你实在是认为应该发火时,你可以在心里大声地说:“我现在真的是非常生气,不过还是让我平静一下再来处理这个问题吧。”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让你在交流前把自己沉重的情绪包袱先放下来。   


5、不要把所有事情当成个人行为   米格尔·路易兹说:“不要把任何事情看成个人性的。其他人做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因为你……”这是值得铭记的至理名言。即使孩子是存心要惹你生气,你要记住“其他人做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因为你”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叛逆行为,是因为他自己处于挣扎状态,而不是你的原因。记住这一点有助于你不至于太沮丧,你大喊大叫的危险就会降低很多。   


6、要大喊大叫时运用低声细语   对大孩子用低声细语时要看场合,要有选择性。对于低声细语,建议使用下面几个步骤:  平静地走向孩子,首先引起他的注意。直接盯着孩子的眼睛,在你说话前停顿一会儿(如有需要,要蹲下来)。如果你认为不会在身体上威胁到孩子,轻轻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简单扼要地轻声说出你的要求,语气要坚决,然后离开。   


7、学会使用耸肩   使用耸肩是可以代替大喊大叫的另一备选方法。通过耸肩,你能传递一个有效的非语言信息:“我不会过度反应。”若无其事的耸肩可以和这里列出来的低声细语或其他策略结合运用。   


8、就让它过去吧   扪心自问一下,这个情形是非常重要硬要追究呢还是就让它过去算了。如果你自己需要时间静一静,你跟孩子解释一下:自己现在心情不好,想在感觉好一点时才跟他讲话。不管什么时候有可能,不管时间有多短,都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来关照自己。做一些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如做缓慢的深呼吸、沉思、写日记等。   


9、记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不要掉进你给孩子的情绪做了一面镜子的陷阱。记住,你是父母,你必须给孩子做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正面示范。如果你是孩子行为的镜子,他乖时你就对他特别好,不乖时你就对他特别糟糕,那么孩子也可能这样对你:你好好对他时,他就好好对你;你不好好对他时,他也不好好对你。你得承认,孩子是在模仿你。  


10、适可而止   如果你的孩子已为其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果你只是想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教训,你就要问一问自己,你的训导还有没有必要。许多父母把孩子引入一个阴暗面的死胡同再来刺激孩子。父母的挫败感会让其很想“惩罚”自己的孩子。进行这类例子包括想过分地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权,或就某件早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对孩子进行没完没了的教条式的说教。   


11、说“让我想一想”   叛逆孩子父母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放慢自己的节奏。叛逆孩子会试图用一个可笑的要求来打破你心态的平衡状态。说“让我想一想”会有助于你放慢自己的节奏。   


12、进行自我谈话   当你想要大喊大叫时,对自己说:“我有想大喊大叫的感觉,这只不过是一种冲动。我能够控制住的。”你就会觉得平静了很多,然后就不大会大喊大叫了。   


13、对自己进行记录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冲动都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不论是你因为几天没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兴,还是你有大喊大叫的冲动了,都记录下来,算出百分比。然后当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时,记住这个百分比。回顾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进步,感觉有多好。如果你的大喊大叫冲动明显减少了,要记得奖励自己。   


14、想一想心平气和的、强有力的角色榜样   如果你看到过其他父母是如何抑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而且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么你就会觉得他们的支持有助于你避免大喊大叫。  


15、你的指令要简短清楚   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小学年龄,你就要帮助他养成按规定完成任务的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0多岁了,应该帮助他理解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确保你对孩子的表述非常清楚,避免使用“你”,而运用“我”。比如,你可以说“我注意到你没有把衬衣捡起来”,而不要说“你必须把衬衣从地上捡起来。”避免使用“总是”、“绝不”、“经常”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太苛刻、有失公平,而且会养成孩子消极和防御的心态。   


16、提前计划   父母需要知道哪些问题重要,关系很大;哪些问题不重要,没什么关系;哪些问题不容妥协,没有商量的余地。可是,许多父母并没有事先花些时间来考虑清楚这些问题。你越是考虑得清楚,你最后就会越少遇到麻烦问题。和你的孩子讨论这些问题及你的期望,并指出可能的后果。提前计划也会帮助你明智地迎接孩子带来的挑战。   


寒假来袭

有的学生已经考试结束

有的学生还在临阵磨枪

考试周期

除了大吼大叫

家长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交流

1月26日 今晚 18:30

特邀波波老师免费为大家讲述

《考试季,避开5误区,送你5个秘籍》

不见不散哦~

主讲人:波波老师

- 北京大学毕业

- 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

- 深度访谈百余个清华的父母,整理优秀孩子养成秘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