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历史上最大的忠臣——余阙

 铁血老枪 2018-01-26

元朝历史上最大的忠臣——余阙

安庆城内谯楼

元末农民起义盗匪横行,江淮大地民不聊生。至正十二年朝廷一方面派兵镇压,一方面重新启用大批能臣。期间安庆缺兵少粮,长期受大龙山一带盗匪袭扰,城外红巾军到处建立山寨据点,百姓苦不堪言。

余阙到任安庆后,恰逢闹饥荒,数万百姓流离失所。余阙于北正街口用自己的薪俸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并率老弱伤兵开荒屯垦,修缮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并开挖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一自枞阳门(城东)通集贤门(城北);一自柏子桥(城北)到龙狮桥(城东),与枞阳门呼应;一自菱湖(城北)通大湖(城北)。

余阙善于攻伐匪兵营寨,数次击破红巾叛军。至正十三年余阙攻伐双港栅,贼兵殊死博斗,兵士们害怕退却,余阙召来己方败兵道:“你要是怕死,为什么要出生呢?”于是亲自率将士拔之,双港栅匪兵依次投降。

余阙用军士们守护城池,护民耕作,属县潜山望江枞阳怀宁等八县土地肥沃,采用屯垦战法。匪兵们来了,都无法攻取县城。

至正十七年,余阙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官至正二品。冬十月,安庆城南”小孤山“失陷。自此门户洞开,安庆水师全军覆没。

至正十七年十二月,赵普胜陈友谅率2万大军攻安庆东门,叛军射中余阙的左眼,将军倒地不醒人事。左右护送将军返还城内。余阙醒来后大骂兵士:”我若战死在东门,可谓死得其所,为何要把我抬回来“?遂返回东城门,见贼兵登岸,亲自手刃数人,有一个敌兵爬起来想要逃跑。余阙亲自追过去把他刺死了。陈友谅看到后感叹到:”“儒者之勇如此,使天下皆余公,何患城守之不固哉。”遂率兵退去。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正月初三,陈友谅赵普胜集结南方红巾叛军五万,水陆并进誓攻下安庆。此时安庆城内暴雨已经连下数月,军民物资匮乏,人疲马顿。困于城内的元朝守将余阙组织军民作最后的抵抗,誓死守卫这座仅剩的江北要塞。

夜晚,城内大帐中,副将来报:“禀余将军,普胜军五千东门,友谅军五千西门,祝寇引两万水军于大南门。另群盗土匪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将军起身出帐,来到城墙上,四面江水孤立无援。想起自己进士及第出身,仕途三十载,不畏强权两度辞官,再逢乱世之秋,受命于危难之间。年过五旬,孑然一身,虽未功建大业,倒也问心无愧。

”郭副将,我们大元轻徭薄赋,商路四通八达,百姓衣食足而歌咏作。还记得少年时,家乡庐州城里繁华的市集,丰沛便宜的丝绸,民生安逸,家家有肉吃有酒喝,那时候多好。奈何瘟疫四起,灾祸七十年不断,给了小人可乘之机。如今烽烟四起,我等既受君禄,誓要保家卫国。

“将军,别的我不懂。但我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一天是大元的臣就永远是大元的臣“。

翌日天明,雨雾尚未消散,休整一夜的红巾叛军出动了。片刻间,南门城外的江面上涌起千艘战船,贼军头扎红巾一望无际,伴着轰鸣的号角,令人胆寒。东西两路的盗匪如蝼蚁扑向城墙,红巾叛军从山口镇出发,树栅塔、飞楼昼夜环攻,安庆东西南三面被攻,敌军已成燎原之势。

安庆城内战火肆虐,浓烟滚滚,风雨中飘摇的“余”字将旗似乎顷刻间就要坠落,弓弩炮台处死尸无数,残肢遍地。雨水混合着血水,冲刷着这座千年古城,顺着四方城的斜坡汇入长江。战争仍在继续。

参军:”报!东门西门失守,将军我们已经大势已去,我等护将军从北山杀出去“。

空中飘落的雨滴开始变成冰粒,砸在青石上呼啦啦地响。”逃?这是孤城,还能往哪里逃”。余将军提起佩剑身先士卒,率军往救,战于清水塘,身负重创十余处。

天空黑了又亮,亮了又黑,正月初七这一天风停了。东西南三门均已失守,余阙知道败局已定,又见谯楼上火光通天。仰天叹道:”吾守孤城七年,今心疲力竭,不能灭贼雪恨,愿以死报国。“遂引颈自刎,妻妾子女及附属将领守臣八十余人皆殉难。

余阙阵亡后,尸体落入四方城东北角的城外。叛军敬佩他的忠贞,具棺木葬于安庆西门外的大观亭,立碑上刻”元余忠宣公阙之墓“,亭旁设余阙祠受后人供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