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开始转向更“上位的”精神追求,而从科学史的视角来看,科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建构,因而公众对科学不仅追求“知其然”,更追求“所以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科学共同体更加注重向公众传播科学,当然这也因为公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投票行为决定了科研经费该投向何方。另外一方面还在于当前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形式不断涌现,因而众多科研人员也开始走出象牙塔,积极投身于科学传播事业。 ——译者 王大鹏 媒体毁灭的斯蒂芬·霍金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霍金的媒体形象开始对他的科学声誉产生特殊的影响。一个物理学家认为霍金的文化地位损害了新科学知识的产生。杰里米·邓宁戴维斯认为,霍金和牛顿或者爱因斯坦不同,他的理论还没有被证实。他写道,“然而,有时候对这些理论的批判会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杀掉。据我所知,某些同事的其他论文被拒绝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得出的结论与霍金的理论存在分歧”。因为霍金在大众中的地位太高,“在纯科学领域内挑战霍金的论文无法成功,因为他的声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纯粹的科学”。 霍金 到90年代末,记者们和霍金的同行戳破了霍金是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的公众形象。物理学会的会刊《物理世界》在1999年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列出五个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在130个受访者中只有一人把霍金放到了前五的名单中。物理学家们对霍金关于2020年之前将有50%的可能性发现大一统理论的预测也不赞同。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安德森证实说:“这个问题对我以及那些自称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人来说简直是侮辱。一个统一的理论根本不可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即使它可能会让一些有关宇宙学的问题变得简单。” 霍金 《旁观者》对霍金的科学生涯进行了评价。一个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和科学记者罗伯特·马修斯就他认为的到当前为止霍金对物理学做出的三个重要贡献进行了考察。对于马修斯来说,霍金博士后期间对奇点所做的研究是一种学术上扫尾性的工作:很重要,但是很难说是划时代的。“霍金辐射”被认为是真实的,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理论。而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的证据反驳了时空将在大坍缩中瓦解的看法。但是随着记者们把霍金建构成世界一流科学家,他的这些成就也被夸大了,这个建构过程揭示了“媒体在对待自己都搞不太懂的事情时所存在的弱点”。他补充说:“因为不像他的同行科学家———或者说,就此事而言,不像霍金自己。媒体继续坚持着小报式的见解,即霍金是受困于无用的身体之中的一个天才。”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彼得·科尔斯就同一主题在《霍金和上帝的心灵》中正确地评价了霍金的科学。他写道:霍金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理论家,但是把他和爱因斯坦及牛顿相提并论有些荒唐。 记者们注意到霍金的名字有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营销工具。在对公共广播公司六集探索宇宙的系列片———《史蒂芬·霍金的宇宙》进行评论的时候,一个评论员说:“霍金在每一集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出现,并时不时插入他的评论,但他在其中的价值主要还是他的名声”。《纽约时报》对该节目忠实素材的做法表示赞赏,但是也指出这个系列片的同版书并不是由霍金撰写的。《纽约时报》的评论员写道,霍金被称为“这个系列片的主持人,在电视上‘主持人’通常是指借用其明星魅力来打造其他效果的一个词语”。有影响的科学记者约翰·霍根以另一种方式把霍金的科学本身形容为一种对天体物理学的推广。在《科学的尽头》中,他说霍金的宇宙学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科学,因为它的理论既无法测试也无从解决。霍根写道,“它首要的功能是让我们在宇宙的神秘面前保持敬畏之心”。 在《果壳中的宇宙》出版之后,评论员们对霍金产业进行了仔细审查。乔恩·特尼在一篇评论中总结说,因为物理学自1988年以来都没有巨大的进展,因而对这本新书的需求不大———“除了矮脚鸡公司急切地想保持这种特许经营权”。霍金的一个传记作者约翰·格里宾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问题,关于霍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以作者身份在这本书中发挥作用。“先前的统一口径都说简史系列是他自己的作品(任何一个看到早期草稿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真的),这回,霍金则对编辑了手稿的安·哈里斯和吉蒂·弗格森表达了感谢。” 格里宾继续写道,“我不了解安·哈里斯的工作,但是目前这本书中一些技术性不太强的部分读起来显然像是出自吉蒂·弗格森之手”。评论者认为,除非霍金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大肆宣传深信不疑,否则他应该告诉他的出版商在这本书的推荐广告中要谦虚一些。他补充说:“‘伟大’这个形容词应该慎重使用,在科学界中这个词应该用在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理查德·费曼这样的人身上。矮脚鸡公司应该有人鼓起勇气告诉霍金他的玩笑并不好笑。” 霍金 其他物理学家的抱怨在报纸报道中喷涌而出。诺丁汉大学天文学教授彼得·科尔斯在《独立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道:“物理学系咖啡时间的讨论通常会提出同一个话题:要让任何人对霍金发表任何批判性的观点都非常困难。但是在一个机构中由这样的人负责同行评议也是不健康的。问题在于,人们担心他们会被认为是出于嫉妒而批判霍金。一个匿名的宇宙学家告诉《独立报》说:“批评霍金有点像批评戴安娜王妃———你不能在公共场合那么做。”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说,物理学会议中的深夜谈话总是不可避免地进入关于霍金的科学成果能否保证他在大众中的地位的争论中。 彼得·希格斯是曾在公开场合批评霍金的一位物理学家,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他认为霍金的名声让他的理论的科学价值放大了。在《时代周刊》的报道中希格斯说:“让他参与讨论非常困难,所以他侥幸地逃脱了其他人无法逃脱的判决。他的名人地位给他提供了即时的公信力”。 彼得·希格斯 当霍金出版《站在巨人肩上》的时候,他的历史专业知识受到了嘲笑。这是一本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和爱因斯坦基础科学文本的遴选集。天文学兼科学史教授欧文·金格里奇在《自然》发表的评论中说霍金的历史著作错误百出。霍金声称哥白尼绝不是一个牧师。金格里奇问道:“一个大胆的出版商诱骗霍金为一本陈旧的文集押上自己的名声,我是否应该为他感到羞愧?还是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但在科学史方面没有学术声誉的科学家如此自负地对五部经典科学历史著作进行背书,我应该感到愤慨呢?” 大众媒体把霍金的形象吹捧成了一个标志性的科学家,而现在大众媒体又揭穿了很多人认为的(他)言过其实的科学地位。 相关图书 《聚光的下的明星科学家》 德克兰·费伊 著 王大鹏 译 定价:68 元 ISBN 9787313170286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科学传播书架”系列之一。聚焦20世纪末西方国家出现的科学明星现象,选择了八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名人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追踪其职业发展轨迹,充分展示了每位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媒体的力量来激发思想、影响政策、引导研究、展开争议和发起社会运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在科学传播和名人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科学名人和明星文化现象。
|
|
来自: 天伦之乐dn05hs >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