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玄道观,广州一个被忽略的清静之地

 易林书斋 2018-01-26

先前,在我眼中,花都广州是个历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的地方,虽然有洪秀全故居,但也仅仅是故居而已,纵观洪秀全一生当中的大事件,比如金田起义、永安定制、定都南京等,和花都都是扯不上关系的。可是,我转念又想,花都这地方又不似暴发户深圳那般,它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怎么可能没有文化底蕴呢?

一花都同学听到我这样的发问后,他说,我倒知道花都有这样一处地方,或许可以解开你的疑惑。哪里都有文化,只是你还没接触到而已。

同学推荐的地方便是新华镇龙潭村附近的圆玄道观。圆。玄。简单的两个字中蕴藏着道家的大智慧。

来到道观时,正是中午时分。时节虽已是深秋,可阳光还是猛烈刺眼得很,道观山门顶上的琉璃瓦被照得闪闪发光。山门厚重端庄,面向公路,砖石结构,有三个拱形门洞,两大一小,正中赫然雕着“圆玄道观”四字。正是这道门,把外面世界的喧嚣生生地挡住了。

买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牌楼,八柱冲天,镶“圆玄道观”匾额,有斗拱楼檐遮盖,庄严肃穆。牌坊后面是一个较为宽敞的广场,广场左右两侧各竖华表。正面循三重阶而上即为依故宫天坛式所建的三清殿,道之大源出于天,而天体至圆,义同太极。殿内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中间是原始天尊,左边是灵宝天尊,右边是道德天尊。道士们每天早晚功课经就是在这里颂的。

三清殿的两旁分别是纯阳宝殿和凌霄宝殿,分别供奉“孚佑帝君”(即吕洞宾)和“关圣帝君”(即关羽)。此二殿与三清殿样式并无二样,只是规模小了点。三座大殿并排而建,飞檐翘角,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那气吞山河的恢弘气势,让人心惊。

宗教建筑总不免让人驻足,去感受那份强大的感召力。站在元辰宝殿后面,居高而望整个道观,各大殿散落在葱葱郁郁的林木之间,你不要忽略那一个个随处可见的殿宇,看似随意,但其布局也是大有深意的,没有哪个宗教能比道教更讲究风水的了。就拿远处的圆玄山庄来说吧,当初山庄选择建在龙潭这里,就有“座落九潭,为财气凝聚之地,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得天独厚,后人福泽绵绵”之说。观内游人不多,使得整个环境带了些许孤清和一点点寂寞,但它却让我思维格外清晰,也有独占便宜的快乐。

对道家的喜欢由来已久,因为喜欢老庄之道,喜欢老子的无为而治,喜欢庄子通达的生死观。小时不懂,总是把道家和道教混淆,以为道家即为道教,懂事后才明白,先人大智慧,后人远远无法企及,所以只能把先人先哲请进庙宇供奉起来,以示敬意,可代代相传中,受各路演义传奇、政治和代表人物的影响,今人进庙去顶礼膜拜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崇拜智慧,更多的是对衍生出来的各路神仙的宗教崇拜了。佛家和佛教两者也是如此,须知“佛”字,意译觉者,觉悟真理者之意。

现在的道观,貌似已经很少只单纯地供奉道教圣人和道教神仙了。说是道教圣地,其实园玄道观也是三教合一的,以道相通,和谐社会,道法自然。元辰宝殿下来右边就建有三圣殿和观音殿。三圣殿正面有一照壁,上面刻着道家名言:上善若水,字迹圆润秀美,令人深省。三圣殿内,供奉的是儒释道三家的鼻祖,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端坐于同一神台之上。而观音殿内供奉的观音大士——道教称为慈航真人,其造像慧眼微垂,妙相庄严,慈悲之相一览无遗。

在各大殿间流连,曾几度怀疑自己是身处故宫之中,可是细想之下又觉这里和故宫又有所不同,去故宫这种被赋予了太多历史意义的建筑群里走一遭,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沉重的气息,看在眼里听到耳中的都是一段段凝滞的历史,而到了这里,除了自己双足触地的脚步声外,触景生情的更多的是清净淡雅、返璞归真的心灵感悟。

一边观看一边照相留影,宏伟的建筑,高大的树木。顺着一条小径一路前行,来到一处不知名的地方,一座高达十几米的老子铜像,就那么突兀地闯进我的视野,刺眼的阳光下,铜像金光闪闪。老子作打坐姿势,面容慈祥和蔼,散发出的脱尘气息,使得站在十米之外的我都不由得心生虔诚之意。巨大神像两侧各有画壁,上面雕着美轮美奂的各色人物,有皇帝,有神仙,有圣人,有奴仆,有弟子……做工精细,形象逼真。这些形象密密麻麻地填满了两面墙。我站在一旁静静欣赏,被突如其来的美感冲击得不知所措,一时竟看得痴了,不知今夕何夕。

本来以为看了这么多的殿宇,这么大的神像,这么精致的浮雕,也体会到了一种久居闹市所不能体会的清净,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不曾想到偏居一隅的春晖湖还是给了我不小的惊喜。虽无旧式茶馆在飘香,无轻舟泛于湖中,亦无淘米洗菜的女子,可当你看到这弯曲的长廊、别成一格的假山、飞檐流角的亭阁、清汪汪的湖水时,你会明白,静谧幽静的意境原来并不只属于苏杭。春晖湖中有养着大量的锦鲤同魭鱼,巴西龟也有见到,大抵是放生的,游人可以喂养。湖中央有几对白鹅,丝毫不理游人艳羡的目光,在怡然自得地戏水玩乐。

穿过斋堂,就折回到了门口,此时方觉时间的流失。一行人在树下的石凳上略作小憩,整理心情,满是不舍。

步出山门,尘世的气息顿时扑鼻而来,来来往往的汽车,刺耳的鸣声,肮脏的公路上有几个清洁工在打扫。山门内外,俨然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公路对面等车的时候,再一次通过拱门望向道观建筑群,傍晚的天空下,它们就那样静静地呆在那里,对于几步之遥的喧哗视而不见、恍若不闻。隐约看到有三三两两的道士在树下端坐闲谈,长袖翩翩,神情悠闲,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那情景仿佛在告诉游客,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向来如此,不因你们而改变,流动的是人,不变的是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