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能控制在21﹪不变?

 零壹贰012 2018-01-26

首先,地球上氧气的含量从大尺度看,一直是变化的,并非一直不变。寒武纪之前,地球只有痕量的氧气存在,寒武纪之后,氧气含量爆发式增长,到石炭纪达到高峰,当时大气中氧气含量超过35%,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实际上,目前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一直在缓慢下降,只是由于下降幅度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氧气含量的变化,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际上,无论光合作用的强度如何,甚至说,即便是光合作用突然停止了,对地球氧气含量也没有什么影响。原因很简单,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论中间过程是怎样的,结果都是每固定一个碳原子释放一个氧气分子,这些被固定的碳原子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但是最终都会被以各种形式分解。于是,被固定的碳重新被释放到大气中,在这个过程中,当初被释放的氧气又会重新变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只能促成氧和碳的循环,使氧气处于动态平衡当中,不可能改变大气中氧气含量。

真正能够改变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是一些地质作用和某些细菌。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唯一拥有板块运动的星球。地质运动会把地球深处的岩石暴露出来,这些岩石在风化的过程中会吸收氧气,原因就在于地壳深处的岩石含有很多还原性物质,风化过程中吸收的氧气是不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的。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其他积累氧气的途径,那么氧气含量减少是必然。

幸亏我们的地球拥有积累氧气的其他途径。学习过大学物理的都知道气体热力方程,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同等温度下,氢气运动速度最快,所以最容易逃逸。地球的引力太小,不足以束缚氢气和氦气,所以氢气一旦生成,很快就会逃逸。有很多途径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分解水,比如紫外线,雷电,光合细菌,甲烷细菌等,它们产生的氢气逃逸,氧气则会留下。于是地球从一个没有氧气的星球一步一步变成富含氧气的星球。

但是,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臭氧层形成,紫外线强度大幅度下降。同时,随着高等植物逐渐取代光合细菌等,微生物作用分解的水也逐渐减少,目前已经不足以弥补地质运动对氧气的消耗,所以从大尺度看,氧气是逐渐减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