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次”——书家慎用!

 hongzhuanyidui 2018-01-26



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题款时往往要写上完成作品的时间——年、季、月、甚至日期(当然穷款除外);使作者本人和观者一目了然,知道此件作品完成在什么时候,也是后人鉴定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作品记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用的最多的是“天干地支法”。“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则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天干”配“地支”做排列组合,六十年一轮回,也称一个花甲子。如今年是农历庚辰年,明年就是辛未年,以此类推。第二种方法是以朝代记年,如乾隆五年、民国二十八年等;这种方法解放前比较多用。再有一种方法是以公元记年如“一九七三年二月画于上海------”为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沿用的一种方法,直到改革开放前,现在用这种方法的已经不多见。第四种方法是以年龄记年的,如“九十三岁白石”,“八十九叟宾虹”等;根据画家年表也很容易查到作品的年代。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长寿的书画家,四五十岁的人用这种方法就不相宜了。这几种方法也有共用的如“光绪丁未四月之夏------”、如“少梅画于一九五三年岁次癸巳”等等。



有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落款记年雅好“岁次”这个词,如“岁次辛巳初夏”、“岁次壬午初秋”等等。而且使用频率颇高,因为其为影响非常大的书画大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生不少,“粉丝”众多,他们都赶时髦似的“邯郸学步”,也纷纷“岁次”起来。所以,现在以“岁次”记年题款的书画家为数不少。为了避免以讹传讹,贻笑大方,有必要议一议“岁次”这个话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岁次”是什么意思,所以屡屡用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岁”就是年,这个好理解。“次”就是“第二”,是“主”的反义词,与“主”相反相成。无“主”哪来的“次”,没有第一自然也就不会有第二。古人用“岁次”,都是在先有“主要”的一种记年法后补充“次要”的一种记法,古人的书画作品单纯用“岁次”某某年的似乎罕见。而且绝大部分是先记朝代、公元以后再补充记“天干地支”;倒过来使用的似乎没有。现在,大部分人记年都使用“天干地支”法,因其相对比较简单易学、易记,也比较科学。即使一个书画家高寿九十岁,题款都是作于“戊子年”,六十年前与现在的水平相比还是可以明显看出差别的。古人所以同时用两种方法记年的有多种情况,有的因为年份特别重要,发生过重大事件,如“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因为这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这样题法以示醒目。有的题材重大,以示庄重,如“作于公元一九五九年岁次己亥”,这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所作。有的纯属是凑字数,如“一九八四岁次癸亥腊月------”,以便把空白处题满以取得较好的章法,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明白了“岁次”的本意,我想书画家朋友们再题款时一定会慎用“岁次”这个词了。如果仍钟情这个“岁”字,也可用“岁在”、“岁时”、甚至“岁年”都不算大错;千万别再乱用“岁次”了。以免让后人耻笑。


来自《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