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宓:美术界已经到了最烂的时候,一定要大改革。

 画家辰州马典藏 2018-01-26



 初见曾宓先生,在他位于西湖边的工作室里。81岁的曾老从木质楼梯缓步走下,精神矍鑠,毫无耄耋之年的痕迹。与记者聊天时,曾老兴致盎然,一派天真,双手不断抚摸着印有可爱西瓜图案的茶杯。

 

曾宓眼睛极好,不用老花眼镜也能把字看得清清楚楚。但近年来,他的听力有所下降。在相对安静的世界,这位当代书画界的巨擘沉浸其中,悠游天际。曾宓以书画为话,向世界传达他心中的诗情画意。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朱薇、俞昼、高施倩


 

少年遇伯乐潘天寿


1933年,曾宓出生于福建福州,在家排行第三。幼年的他十分顽皮,学习成绩是兄弟几个中最差的。他的父亲无奈地说:“老三,就让他学画吧”。谁想到,曾宓从此结缘书画,成为中国当代继黄宾虹、陆俨少之后又一位书画大家。

 

曾宓坦言,自己的学画之路一路坎坷。他花了三年时间才考进浙江美术学院,“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曾宓最终如愿以偿,成为潘天寿等大师的学生。

 

当时学画,潘天寿明确规定学生不许临摹黄宾虹的画作。“因为他的画在主题之外常有随意之笔,学生学他的画很容易画乱。”但是曾宓却对黄宾虹情有独钟。美校藏有黄宾虹的作品,他常偷偷地向黄宾虹的夫人宋若婴借画临摹。

 


团圆

45cm×45cm  2008年



有一次休息天,临摹后,画作钉在墙上忘了取下,第二天上课时被巡视的潘老看到,良久之后他慎重地说:“曾宓倒是可以学黄宾虹,他不乱。”自此,曾宓成为当时浙江美院里唯一被允许临摹黄宾虹的学生。

 

那幅曾经受到潘天寿赞扬的临摹作品,如今已被曾宓捐给浙江博物馆,一起捐出的还有他六十多幅艺术精品。“我不想让自己的画流落民间。”选择将自己的文化财富捐给国家,亦是沿袭黄宾虹之作风——黄宾虹生前曾立下遗嘱,死后将自己的书画与收藏悉数捐献国家。

 

曾宓是中国当代文人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以笔墨精湛、境界高华、风格强烈而為画坛所推崇。曾宓的笔墨功夫最令人称道,尤其是其宿墨的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他不仅很好地传承了前人如黄宾虹、潘天寿的文脉画风,更有自己的个性和超越,在中国当代书画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南国风情

68cm×68cm  2007年



狠批当下艺术环境


美术界已经到了最烂的时候,美术成了水分最多的行业。



交谈中曾老始终面露微笑,但当谈及书画界现状时,竟露出不悦和愤怒的情绪。“美术界已经到了最烂的时候,美术成了水分最多的行业。”



艺术创作不应该受外界名利的干扰。





画家在投机取巧,浑水摸鱼,这个圈子里有太多的混人。



在曾宓眼中,现在的书画界比不上音乐界。音乐要求严谨客观,只要一跑音大家都听得出来,但现在的画家画不好、画不像,冠上“现代”、“新潮”的名号就能蒙混过关。“画家在投机取巧,浑水摸鱼,这个圈子里有太多的混人。”



四面古玩围拢来

45cm×45cm  1996年



曾宓告诉记者,现在一些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其实并不受老一辈画家的认可。某些画家通过行政及财政手段摇身一变,成为某某画院某某协会的领导,某位画家靠捐款博得大名,却对斥资买他作品的人倒打一耙,矢口否认。老庄说:“为艺不可为伪,”搞艺术最怕沽名钓誉,虚伪欺诈。



望子成龙

45cm×45cm  1990年



对于当代青年画家,曾老希望他们能沉下心来,“艺术创作不应该受外界名利的干扰”。但曾宓也坦言,这个时代已经出不了像黄宾虹、林风眠一样的大师了。“现在许多年轻画家都是在看老板的脸色画画,没自己的思想个性。”



柳树下

45cm×45cm  2007年



美术系统极需改革


曾老回想自己年轻学画时的艺术氛围仍心心念之。从前,国画系的学生可以把故宫博物馆的书画真跡借出来,掛在教室里日夜临摹。教室也不用锁门,大家都不会有杂念。



同是笼中物

45cm×45cm  1996年



当年是多位名师教一个学生,老师经常坐下来当场示范。现在却是一位老师教二三十个学生,连喝口茶的时间都没有,往往修改意见还没谈完就下课了。



曾宓建议

全国只需要建两所纯艺术的美术学院,将优秀的人才集中培养,这样才能出真正的好画家。其他美术学院可以偏重工艺美术与实用技能。



“文化和美术系统一定要大改革。全国各地都设美术学院,就差菜市场没有美术学院了。”曾宓建议,全国只需要建两所纯艺术的美术学院,将优秀的人才集中培养,这样才能出真正的好画家。其他美术学院可以偏重工艺美术与实用技能。



牧归

68cm×45cm  2011年



谈到当代书画拍卖,曾宓直言现在的书画拍卖界也混乱无序,以耳代目,都是为了利益在炒作。有一幅画市价只需3万元,画家会通过朋友在拍卖会上抬到30万或更高,虚高之风,令人厌恶。



年关

180cm×97cm  2011年



曾老半开玩笑地说:“画家只要不饿死就行了。”他拒绝别人称他为大师,很赞同北京有人说:“大师多如狗,教授满地走”。但是,曾老也认为中国之大,总有一些真知灼见者。曾老愈是淡泊名利,远离世俗,他的画却愈被部分市场看好。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说,曾老从不为钱而创作,正是这种对艺术的诚实和执著,以及他的平常心让他赢得了圈内外一致的尊重。



悠悠岁月

233cm×105cm  2010年



画画是副业 正职玩乐


画画真正的功力是在画外的修养。作画之余,曾老是一位十足的老顽童。“爬山、打球、唱歌是正职,画画是副职。”在曾宓二楼的工作室,还专门设有乒乓球桌、卡拉OK等设施。

 

曾老说,打球是为了练眼力,唱歌则能治疗失眠。以前他去哪里都要随身带著安眠药,不然根本睡不着觉。后来在国外刊物上读到唱歌对治疗失眠有效,运气有利于健身。他就找了音乐学院的老师,用钢琴耐心地带动著他这个五音不全的老头儿,如今十年过去了,曾宓说,效果非常好。

 


瓜瓞绵绵

233cm×105cm  2010年



热爱唱歌,使曾老开始关注时下当红的音乐选秀节目。但凡事认真的曾老,对节目的品质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戏说:“当今的歌曲,小学生填词,中学生谱曲,大学生唱歌,但总比美术界搞得好。”曾老喜欢唱民歌,他把爱唱的老歌录製成一张专辑,自娱自乐。

 

每天下午,曾老都会去西湖边散步,周末则爬爬山,调和心态,延年益寿。自称“飞毛腿”的他有一群追随他的铁桿粉丝,大多以女性为主,叫作“蜂蜜”,因为女性的声音他容易听得清。

 

户外活动也成了曾老作画的广阔素材,2010年和2012年,曾老在杭州植物园中举办过两场画展。画的内容包括树林、湖面、明月、花草、人体和动物……笔墨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山水清音

233cm×105cm  2010年



人要知足常乐


如今81岁的曾老依然活力充沛,谈起自己的养生之道,他总结了三点:吃得慢、多活动、不生气。

 

“人要知足常乐,堂堂正正做人,痛痛快快作画。”曾宓说:“当了县长还要当省长,有了房子还要更大更好的。人的精力有限,能专注於一项创作,才能搞出成就,无止境的慾望会让人活得很累。”

 


水墨意笔山水之二十四

233cm×105cm  2010年



许多画家经常通宵作画,但是曾老从不熬夜。“受灯光影响,晚上看画效果特别好,但是第二天看,傻眼了。”

 


大树下

233cm×105cm  2010年



不知不觉,与曾老的採访已到了约定的时间,曾老照惯例要去西湖边散步了。他起身戴上一顶鸭舌帽,像变魔术般从口袋里拿出一双白手套戴上。“现在听力已经不行了,手成了我养家糊口的重点保护对象。”每周登山组的粉丝团,也在曾宓的要求下,统一都戴上白手套。

 

看到助理忘了戴手套,老顽童还较起了真,“身为粉丝团的主任,你怎麼可以不戴白手套呢?”我们随曾老一同出门,挥手告别。不一会儿,他就隐入西湖的林山翠绿中。

 


黄土高坡

233cm×105cm  2010年


2013年5月27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曾宓作品集












推荐书画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