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前蚌埠的下雪天是这样过的,看到最后忍不住想哭...@掌上蚌埠

 lj0279 2018-01-26


蚌埠今年的冬天雪特别多

天气也似乎比往年要冷



不过,掌上蚌埠小编觉得

现在的冬天再冷

也冷不过从前!!!

回忆里蚌埠的冬天是真冷!

那些年,蚌埠人的冬天是这样的


那时候,

没有什么能够遮风避雨的车

一家三口,

一辆大28自行车,

顶着雪,

一路上有说有笑……




那时候,

最挡风的是老爸的后背,

而现在,

老爸的背越来越弯了。



在过去的冬天里,

纷纷扬扬的大雪天只需要,

一块烤红薯甜暖到心窝,

一个雪球抛出就能乐开了花。

那时冻手冻脚,

在屋外屋内却留下许多回忆……



天比现在冷多了,风也是那么凛冽。

那时候的冬雪可比现在多的太多了,

像蚌埠今年这样雪好像也有一二十年没有了

现在的孩子们想见一次大雪也是难得了。



那时候

“下雪就是命令”,

一下雪,就要去扫雪。


30年前蚌埠的下雪天,

孩子们最爱划玻璃窗上的冰花。

哈一口气,化一片,用手涂抹,

在玻璃窗上开心的画着画。



没有商场和淘宝,

没有明星同款,

妈妈的老棉鞋是冬日必备。

做鞋子的时候,

妈妈还把鞋样做出来,

小心翼翼的夹在书里。



妈妈牌的老棉鞋好像花纹都差不多,

可比现在的雪地靴暖和太多了。



晚上睡觉怀里还会揣一个热水袋,

这是许多蚌埠人的记忆了。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

然后扔到被子里,

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

你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

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天气再冷我们都冻不着。

蚌埠孩子小时候,

都穿长辈亲手做的,

大棉袄、二棉裤,

用的都是特别蓬松的棉花。



还有妈妈亲手织的线衣


大人们出门都带雷锋帽或者狗皮帽子,

戴上它,就再也不怕冻耳朵啦~



大手套也是一大特色,

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的厚,

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

要不然,

娃娃们在外边野疯了,

手套就不一定哪儿去了!



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备,

那时候的棉鞋还没有演化成“靴子”,

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就是潮人的标志。



洗澡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没法洗澡,都去澡堂子。

去澡堂子泡一泡,浑身都热乎,

水不热的时候喊一嗓子,

师傅就赶紧往里加煤。



家家盖的都是自家弹的棉被,

棉被套都是大花布面,

那时候的被套没有拉链,

必须用针线缝一圈。



天气好的时候,

就把大花棉被拿出去晒一晒,

晚上就裹着阳光的甘甜入睡。



路面结冰特别滑,

走路要特别小心,

孩子反而高兴,故意打冰溜,

一不小心就要滑倒,

那可就出洋相了。


还有那大大的冰凌锥


一天三顿饭,

都是家里土灶的大锅里做,

柴火不好烧时,整个屋子都迷漫着烟,

呛得人睁不开眼。

土灶里做出饭菜的味道,

至今让人很怀念。



煽风点火,全靠风箱了。



每次去奶奶家都会吃烤芋头~



等烤芋头出土的时候,

满满一层灰也抵挡不住它的诱人飘香,

顾不了那么多,

直接掰开就吃,

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要是有个疼自己的姐姐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家里每天都要生炉子,

点好的炉子上面烧上一壶水,

不多一会,屋子暖了水也热了,

早起的时候用刚烧好的温水洗个脸,

感觉和现在热水器里出的水一点也不一样。



大人做饭,水缸没水,

小孩就争着去水井里打水。

那时候水井的水冬暖夏凉,

拘在手里,感觉似乎还有热度。



每家除了囤一些煤炭烧火做饭,

还总会囤积一些蜂窝状的煤块,

烧水烤火,十分方便。

炉子底部有透气孔,孔盖可以调节。



那时候每家好几个孩子,

年龄差不多大的聚在一起,

玩得很快乐,冬天下课后,

一群孩子就会在墙边挤“冒油”。


还可以“斗鸡”

那时没有电饭锅,没有煤气灶,

每顿饭都要烧柴火灶,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qq微信,

联系只能靠写信。



而现在,下了雪,

我们就只会发朋友圈...



记忆中的冬天很冷,

记忆中的下雪天很温暖。



过去的生活很简单很粗糙,

岁月却温暖入怀而快乐;

现在的生活很富足,

日子却偶尔怅然若失与孤独。



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愿你的冬天因有人陪伴而温暖。

看了这些老蚌埠冬天的记忆,

是否引起了你的感触?

如果你还怀念蚌埠人曾经这样的下雪天

就让其他人也看看吧!

来源:掌上蚌埠综合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