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16岁以前,父母需要持续培养的7种好习惯!

 数八怪 2018-01-26

如果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不断的优化自己,孩子会因为模仿你而变得同样优秀!

——陶老师


孩子的学习能力,来自于先天的求生欲和后天的自我向上的主观动力,父母、学校、社会对孩子的督促和指导,则是现实生活中最显现的外部动力;再优越的外部环境,也离不开内在的主观需求,在孩子16岁以前,这7种习惯,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


第一、会说谢谢。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如果脸上带着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人会讨厌一个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当然,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这就需要孩子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友爱朋友、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回馈社会,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同时,有礼貌的对待他人也会获得别人同意友善的回复,外界的不断正向反馈,也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第二、会交朋友。

交朋友,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必然选择,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会找到一两个共享欢乐和痛苦的伙伴。能交到朋友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活泼开朗的,独立自信的。做父母的要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更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带回家的叔叔阿姨也要懂礼貌、有学识,为孩子选择交友做好榜样!


第三、快乐地阅读

阅读是社会发展中人类所特有的学习行为,也是孩子获得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有两个方法:一、规定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西方家庭习惯睡前讲故事,国内家长值得学习!二、父母在家里也要习惯阅读(手机阅读除外,因为孩子无法判断你在阅读,还是玩手机),给孩子创造一个模仿的对象。


第四、正确的发表意见。

敢于发表自我意见的孩子会更坚强、更自信;从小培养孩子有主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一些可以由孩子决定的小事情,不妨交给孩子自己做决定,遇到大事情,也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或许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家里开家庭会议时,也要允许孩子发言。对于内向羞涩的孩子,爸爸妈妈也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否则,孩子将来没主见,随波逐流任人摆布,后悔就迟了。


第五、会做家务

做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最好切入口,“家”是爱孩子的,所以孩子也要爱“家”!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除了让孩子爱干净、懂整洁,会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更爱家,更有责任心。

第六、热爱运动。

阅读,是打开孩子心灵健康的窗口,运动,是培养身体健康的基石。

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提倡让他(她)拥有健康的体魄,多运动,少生病,无论是孩子的学习或者其他因素,都应该为孩子的健康让步。


所以,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不仅是为孩子健康着想,更是孩子开阔视野,与人交流的好时机,为孩子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七、真诚。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交往关系中,最被人们看重的品质就是真诚。一个真诚的人,总是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友谊和认可。一个真诚的人,最能够打动他人,立足社会。


儿童时期,是孩子价值观形成和稳固的关键时期,虽然我们常说“毁三观”,但是真正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一般的生活经历是极难造成根本性改变的,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直到青春期的短短十几年时间,所以,父母不但要盯着孩子的成绩,更要呵护孩子的“心”。


关注我们,与千万家长一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