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MAJ:小时候受到的同伴欺凌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1-27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V酱; 审校编辑 | Ernest


本文是针对《儿童期的同伴欺凌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结果的预测:一个纵向的基于人群的研究(Childhood trajectories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mid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1月发表在 《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CMAJ)》上,该研究作者为MC Geoffroy、M Boivin和L Arseneault 等人。



大量的研究表明,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的现象,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对同伴欺凌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本文追踪和研究了学生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同伴欺凌情况的发展轨迹,并预测了在儿童期受到的欺负是否会影响其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发展。


研究过程及结果


1997年或1998年出生的2120名加拿大儿童参与了这项长达7年以上的纵向追踪研究,最终有1363名被试报告了其从6岁到13岁期间受同伴欺负的情况,并在15岁时进行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测验。


在6岁到13岁期间,被试通过自我评定量表(Self-Report Scale)对其同伴欺凌的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是在每学年末对被试受到的身体欺负、语言欺负、关系欺负和网络欺负的发生情况进行测量。除此之外,还用量表的方式测量了被试的家庭经济状况(年度总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声望)、家庭结构、家庭功能、母亲生育年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抑郁症状等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潜在的影响研究结果。


在15岁时,这些学生被试参与完成了心理健康测验和社会适应不良的评估,测量了其在过去12个月里的抑郁、广泛焦虑、社会焦虑、自杀倾向、饮食、品行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并要求被试评估这些问题对其日常生活(家庭、学习、友谊或恋爱关系、日常工作等四个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程度。


 表2


研究结果显示(表2),随着年龄的增长(除6岁外),男生和女生受到同伴欺凌的程度都有所下降,但男生报告的受害情况比女生报告的多。


 图1


根据儿童在6-13岁期间受欺负的总体程度,又可将被试划分为:


低或者没有受到同伴欺负组

受到中等程度的同伴欺负组

受到严重的同伴欺负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儿童(1000/1685[59.3%]) 属于中度受害组,441名儿童(26.2%)属于无或低受害组,244名儿童(14.5%)属于严重受害组。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群体的同伴欺凌程度都开始下降,但严重受害组的个体在青春期早期的受欺负程度仍然是最高的。


 表3


结合被试在15岁时心理健康测验和社会适应的测验(表3),结果显示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会随着同伴欺凌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在儿童期受同伴欺负严重的青少年(14.5%),其出现某些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自杀倾向、饮食、品行障碍等)的风险会极大增强。而59.3%的儿童被试在小学一年级(6岁)时,已经受到了中等程度的同伴欺负,但这对其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只有儿童时期受到严重的同伴欺凌才会对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严重影响。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在童年时期有超过一半的儿童都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同伴欺负。也就是说,在小学时如果儿童被同学起外号或被小团体孤立和排斥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且这并不会对其青春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有太严重的不良影响。但还是有一群人数较少的儿童(15%),他们从刚进入校园时就不断的受到严重的同伴欺负,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童年期受到同伴欺负的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焦虑、自杀倾向、品行障碍等问题存在很大的关联。但以前研究主要关注同伴欺凌对中小学生等较小年龄群体的即时影响,本研究弥补了针对较大年龄青少年群体的童年期的同伴欺凌经历与现阶段心理健康发展之间关联研究的不足。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童年期的同伴欺凌经历不仅对儿童造成即时影响,还会持续到青春期,与一系列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存在着关联。因此,反欺凌干预应该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对童年期同伴欺负的干预和预防,可能会间接降低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


保护祖国的小花朵,让孩子健康成长!向校园欺凌SAY NO!


参考文献:

Geoffroy, M. C., Boivin, M., Arseneault, L., Renaud, J., Perret, L. C., Turecki, G., ... & Tremblay, R. E. (2018). Childhood trajectories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mid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90(2), E37-E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