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之朱敦儒: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邈思遐想 2018-01-27

        (一)猜,猜,猜!

        

        不妨先读一首词,词牌:《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不妨再猜猜词作者是谁?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恭喜你,答对了!

         这首词是曹雪芹写给贾宝玉的。从词面上看,曹雪芹极尽嘲讽之能事,将那个衔着玉石出生的贾府贵公子贾宝玉,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尤其是第二首《西江月》,曹雪芹甚至说贾宝玉,“古今无能第一,世上不孝无双。”试想,若有人这样骂你,你非动刀子不可。

        贾宝玉当然无法对曹雪芹动刀子,因为他只是曹雪芹笔下的泥巴,曹雪芹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可是,当将整部《红楼梦》读完,就会发现上曹雪芹的当了。这个能说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至理名言的贾宝玉,其实并不是《西江月》所描述的那种人物,而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有情有义的小鲜肉。

         那么,剩下来只有一种解释:曹雪芹正话反说。联想到这位语言大师善于将“真事隐去”的创作风格,这种解释应该就是标准答案了。

         正话反说实际上跟调侃差不多。我想,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被人调侃,即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即便是善意的调侃,有时也会觉得尴尬,甚至下不了台。

         因此,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在交往过程中,都希望对方是“原色”,而非“染色”,都不希望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动不动要“察颜观色”。

         北宋、南宋之交的朱敦儒就是一个只有“原色”的人。尽管他没有像贾宝玉一样衔着宝石出生,却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富家子弟。这位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在我看来,应是东晋陶渊明之后,真正的隐士之一。在朱敦儒留下来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超凡脱俗的风格,不用猜,也能深深体会其心态情感的变化,后来也只有辛弃疾做到了这一点。比如说那首《临江仙》:

         

         信取虚空无一物,个中著甚商量。风头紧后白云忙。风元无去住,云自没行藏。

         莫听古人闲话语,终归失马亡羊。自家肠肚自端详。一齐都打碎,放出大圆光。

         

        朱敦懦说,人生在世,四大皆空。既然大千世界不过是空幻之象,尘世一切又何必去斤斤计较。你看自然界风吹云飘,好不热闹,其实都是众生妄见的幻象而已。所以,不要相信那些所谓警世之言,什么“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是骗人的鬼话。羊毕竟丢了,马毕竟跑了,说什么都无济于事。所以做人要有主见,不为古人之言所左右,不被圣贤之语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悟得真知,得道成佛。

         你看看这个朱敦儒,确实不同寻常,想法有点与众不同,他所说的跟学校学的、家里教的不一样啊!用世俗眼光来看,这家伙应该也是个“行为偏僻性乖张”之人,这一点倒是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有些相似。

        

        (二)醉,醉,醉!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洛阳人。他出生的那一年,即1081年,北宋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件跟皇帝有关。已执政14年的宋神宗,为了堵住反对王安石变法之人的口,树立自己的权威,想趁西夏国内乱之际,一举灭了这个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兵30万,大举进攻西夏灵州(今宁夏灵武地区),结果遭致惨败。

         另一件跟苏轼有关。是年44岁,已在黄州过着流放生活的苏轼,在其居所附近的东坡,获得了一块可以垦种的土地。由此,“东坡居士”的称号不胫而走,苏东坡的大名响彻云天。

         宋神宗的这次失败,后果很严重。它不仅暴露了北宋内部管理的无序和无能,助长了环伺周边的对手入侵的野心,更要命的是,让对变法持不同政见的新旧两党,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并由此大伤国家元气,导致北宋政权苟延残喘了不到50年。

         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长大的朱敦儒,一直在西京(即洛阳)居住。北宋时期的洛阳,不仅有宫城、皇城,而且有一套庞大的管理机构,其地位之高,犹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的南京城。这个当时人口超过30万、繁华堪比都城东京(即开封)的城市,在北宋人的眼里是唐朝风情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从小就知道砸缸救人、后来因编了部《资治通鉴》而名声大噪的司马光曾写诗云:“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四封羽觞。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也许是因为唐朝在东都洛阳种下了“诗酒乐”的基因,也许是因为欧阳修等人当年在洛阳将“诗酒乐”这一风气推波助澜,青年朱敦儒也染上“诗酒乐”的综合症。这一时期的朱敦儒生活非常奢靡,不是寻欢狎妓,就是花天酒地,整日声色犬马,游山玩水,体现在词风上可以用“艳丽”来概括。于是,酒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对此,朱敦儒也并不忌讳,反而在其作品直接露骨地表达。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你得佩服这个朱敦儒,且不说他不把王侯将相放在眼里这股疏狂之气,仅凭他这种“诗万首,酒千觞”的冲天豪气,就足以让你神往不已,更何况还有“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一无我无他之举,即便是苏轼、辛弃疾等豪爽俊杰,也会自愧弗如。

         我很好奇,能写出这种词令的人该是什么模样?是风流倜傥的白面书生,还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难道是“潦倒不通世故”愚妄之辈?当我读到他另外一首词时,心里似乎有了一点他模样的轮廓。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万事原来有命。”原来这位老兄悟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朱敦儒说,朋友们,人生苦短,人情似纸,你又何必操那么多闲心哟!还是拿起酒杯吧,命里有时终须有,不要耽误我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然后抱着美人睡;将进酒,杯莫停,管它明日阴或晴!

         哈哈哈,这个朱敦儒,在酒风上,还真有点诗仙李白的味道。

         

         (三)辞,辞,辞!

        

        朱敦懦整日里酒不离手、曲不离口,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用现在人的观点,这家伙即便不是一个“问题青年”,也一定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作父母的摊上这样一个儿子,恐怕只能怪自己的命太苦了。

         可是,你打破头估计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游手好闲的朱敦儒,却非常招人喜欢和欣赏。读者还可以接着猜,接下来在朱敦儒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

         哦,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不是有人主动上门提亲,要把当地最漂亮最贤慧的姑娘嫁给他?以此来收敛他那颗不羁之心。

         很遗憾,答错了!我猜啊,给出这类答案的大多应该是男性,若是女性,估计会想,这种只知玩乐,没有一点社会地位臭男人,谁嫁谁倒霉!

        然而,再次很遗憾地告诉女性朋友们,朱敦儒不仅是“臭男人”,而且是又臭又硬。据史载,朱敦儒本来有一个无限光明的前程,他先后有两次得到朋友的鼎力举荐,结果均被他干脆拒绝。这太令人震惊了!学而优则仕,可是古时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啊!不知道朱敦儒当时有没有娶媳妇,不然的话,另一半大概会天天跟你呼天抢地,抱怨自己倒了八辈子大霉。

        有意思的是,朱敦儒对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无动于衷,依然每天哼着小曲、喝着小酒、种着小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仅如此,他还将其记录下来,以此劝导其他人学学自己(不知道后世有多少女性因此恨他)。有道是“无心插柳柳成萌”,朱敦儒这一举动,却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吸粉无数的经曲名篇。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最早读到这首词,是在《三侠五义》小说里,当时并不知道是朱敦儒的作品。其核心意思很好理解,朱敦儒说,朋友们,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不可预测,珍惜并把握好现在吧,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更是活着的真谛。你别说,还真是这个理,我实在找不出其它道理予以反驳。不服,你试试?

        清高无比、喜欢无拘无碍的朱敦儒到底无法与组织抗衡。1132年,亦即南宋建立的第5年,朱敦懦跟随逃难大军辗转到广东肇庆闲居。本想就此过上安定的生活,谁知又有人向朝廷力荐朱敦儒,说他有经世之才。宋高宗赵构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朱敦儒一如以往不肯受命,到最后实在顶不住枕头风的唠叨和众亲朋的劝说,老大不情愿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被赵构赐进士出身,并授予秘书省正字,后来又历任兵部郎官和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据有关史料分析,朱敦儒最终应仕,主要原因是担心长期不给朝廷面子,导致家人遭到迫害。因此,尽管做了官,朱敦儒心里还是很不爽。加上国土破碎,身如浮萍,他时常感到莫名的忧伤。于是,他在《苏幕遮-酒壶空》词中写道: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读罢,你能深深体会朱敦儒内心的无奈与无助。

         

        (四)梅,梅,梅!

          

        在灿若星辰的宋朝词人中,朱敦儒之所以不为后世热捧,我看跟他不愿为官、消极避世的处世态度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其作品中宣扬的价值观大多不为统治者所接受。但是,在他所处的年代,朱敦儒的词坛地位相当高,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词人也产生过重要启发和影响,不少词坛领袖级人物甚至效仿他的写法,也不加避讳。比如辛弃疾,这个几乎没有人不熟悉的豪放派词坛宗主,曾在他的一首《念奴娇》词中,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

        还有一位诗词大佬干脆直接模仿。我们先来读读朱敦儒的另一首词,词名是《卜算子~古涧一枝梅》: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词的大意是:一枝梅花自由自在地开在幽深的山涧中,它好像在刻意躲开春天的热闹,孤独地在遥远的大山深处绽放。此时,有谁能读懂梅花的心思?又有谁能跋山涉水跟它谈心?看来我只有在孤独中散发幽香,展示高洁,等待那一轮明月结伴同行。

         读了这首词,你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我们在陆游的代表作《卜算子-咏梅》中也能充分领略。不如我们再体验一下陆游笔下梅花的韵味,“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两首《卜算子》,可谓形神俱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作为后辈的陆游,曾受知于朱敦儒,也就是当过朱敦儒的学生,按照好师傅能带出好徒弟的理论,陆游在为人与填词上深受朱敦儒的熏陶影响,也就不奇怪了。

         朱敦儒酷爱梅花,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便是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古绝唱的林逋,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千古名句的王安石,创作《疏影》、《暗香》经典名篇并为之谱曲的姜夔,以及“一任群芳妒”的陆游等等,都难以与之比肩。

         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何唐朝诗人大多喜爱雍容华贵的牡丹,宋朝词人却更爱纯洁高雅的梅花?我想应该与这两个朝代的国际地位有关。唐朝国力雄厚,军事强大,疆域辽阔,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人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牡丹花的大气,恰恰迎合了他们期望贵族气质的心理。而宋朝强敌环伺,军备松弛,外交羸弱,在觉得朝廷不能保证充分安全感的情况下,文人骚客们以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为目标,展示自己的独立人格,梅花则自然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你说这种解释过于空泛,不接地气。那好,我再说通俗一点吧。这好比唐朝是大户贵族之家,吃饭讲究的是排场(牡丹);宋朝是小户富足之家,吃饭讲究的是口感(梅花)。你是选排场,还是选口感?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选口感,因为排场这玩意,可以有,但不能经常有,否则用《水浒传》中李逵的话说“嘴巴都淡出个鸟来”。这恐怕也是更多人更喜欢宋朝的原因之一。

         朱敦儒非常在乎自己的“口感”,且是绝对的“重口味”。即便是喝酒,也要头插梅花一起醉(且插梅花醉洛阳);哪怕是醉睡,也要在梦中与梅花同醉(纸帐梅花醉梦间);甚至到老了,心寂如水,眼中还是“一任梅花作雪飞”。下面,我选了两首朱敦儒的《鹧鸪天》,一起走进他内心的梅花世界。

             

               《鹧鸪天-曾为梅花醉不归》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鹧鸪天-检尽历头冬又残》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蓝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历头,即历书;蓝舆:即竹轿。至于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还是留给读者细细品味吧。

           

          (五)隐,隐,隐!

         

        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的朱敦儒,将近80年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江湖。尽管身处江湖之远,朱敦儒在文学创作上自成一家的风格,依然得到了一致公认。公认的标志是,给朱敦儒取外号,外号很美也好听,叫“词俊”。

         不会吧,我们知道唐朝的诗人有很多外号,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等,多不胜数,而宋朝的词人即便是名震天下的苏轼,也没有外号呀。朱敦儒再怎么牛,也无法跟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甚至李清照、柳永等人的词坛地位相比吧。

         又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已盘旋了很长时间,并一直想对此作专题研究,可是很惭愧,想着想着便搁下了。借此机会,我向朱敦儒保证,等哪天准备考研了,一定将其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题目已经想好了,就叫《为何唐朝诗人有外号而宋朝词人却没有的缘由之分析》。

         其他人的外号可以留待今后去研究,但朱敦儒的“词俊”之名必须解释一下。翻阅了相关资料,基本上得出“俊”有三种含义,一是才智超群,如俊杰;二是相貌超群,如俊俏;三是同“峻”,意为大或高尚。我的乖乖,按此解释,朱敦儒能在大佬辈出的宋词江湖,获得“俊”之美名,简直是“碉堡”了!

         其实,对于朱敦儒这种人来说,什么“仙”呀,“圣”呀,“俊”呀,都不重要。他就是一片自由自在的闲云,一只无拘无束的野鹤,无憎无爱。他更愿意挑月担花,问酒寻茶,一路行走一路烟霞。

                       

                       《朝中措》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隐居嘉禾(属湖南郴州),并渴望在此终老一生的朱敦儒,还是没逃脱命运的摆布。丞相秦桧要他当其子秦伯阳的家庭教师,并顺便任命他为鸿胪少卿,负责一下外宾接待工作。这让早已看破红尘的朱敦儒,倍感无奈,倍觉无助。朱敦儒清楚,得罪了秦桧,肯定没有好果子吃,除了服从别无他法。

         迫于世俗而对命运趋附的朱敦儒,只能在文学创作中,寻找自我和生存之间的平衡点,以此去面对去支撑甚至还可以去自嘲卑微而无奈的人生。于是,他在一首《临江仙》词中写道: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记不清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实际上就实现了超脱。这段话的意思是,想好了自己能接受的最坏结果,对自己就是一种解脱。

         归隐不成的朱敦儒,应该早就想好了人生最坏的结果。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好,逢场作戏也罢,都无法渗透并污染他内心固守的一角。在那首《望江南》词中,你能深深感受到朱敦儒“枕上是仙乡”、“不用苦思量”物我两忘的心境。

                  

                          《望江南》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浮世事,能有几多长。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不用苦思量。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即便不能身隐,亦能做到心隐。不论何时,无论何地,我永远只是一枝“独自风流独自香”的梅花,只待“明月来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