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花间酒竹下琴 2018-01-27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皮日休,唐代诗人,字袭美,今湖北天门人。与唐代诗人陆龟蒙齐名,两人也是非常好的茶友,是唱和茶诗的代表,被世人称为“皮陆”。 《茶中杂咏》10首诗与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10首诗也是诗歌中难得一见的唱和诗,形象地描绘了唐代茶文化的事实,为后世对于茶叶文化和茶叶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茶中杂咏·茶坞》

唐.皮日休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

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译文:

诗人闲来无事游玩尧氏茶山,漫步走入山谷深处。种植的茶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一眼望不到边际,哪里知道茶园到底有多少亩呢?山谷中有清泉流过,坑坑洼洼的泉水仿佛是专门供人品饮般,抬头仰望,一缕缕白云从陡崖的缝隙中飘过。正是初夏的时节,烟雨朦胧,白色的茶花在烟雨中布满了整个山谷。

赏析:

诗人描述了一派恬淡、自然、纯净、清新的茶园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既描述了茶园的规模和地理环境,又描述了茶园的美丽景色。

《茶中杂咏·茶人》

唐·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译文:

茶人出生在这顾渚山上,也在这漫石坞中慢慢老去。与茶人们聊天,他们说的都是这个季节的茶叶,茶叶闻起来还是很清新,香气很重,茶人们的衣服上也散发出阵阵茶香。颖子树已经把茶人们的庭院遮住,主人不在家,狗在庭院内叫个不停。茶人们要天色很晚的时候才从茶园中归来,脸上挂满了微笑,腰间挂着轻轻的茶篓。

赏析:

顾渚山是茶叶史上的一座产茶圣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内。诗人在顾渚山一个叫漫石坞的地方寻茶时与茶人闲聊,有感而发,描写了茶人们平凡而快乐的生活,茶人们早出晚归地采茶,甚至连庭院中的颖子树都没有时间整理,他们虽然辛苦,但是却充满快乐。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茶中杂咏·茶笋》

唐·皮日休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译文:

顾渚紫笋是用鲜嫩的茶芽制作而成,茶芽长三五寸,这种茶芽的茶树生长于岩洞烂石之中。岩洞中温度适宜,不冷也不热,过于寒冷,茶芽就会结红铅,太暖了,就会生出紫汞。茶芽,清新而有光泽,就像卷轴一样圆,像美玉一样脆。采摘茶芽必须小心翼翼,如果稍有疏忽,就不能采摘到好的茶叶,这种山南的茶芽带给人的惊喜,就像美梦一样。

赏析:

诗中的茶笋指的是唐代的贡茶顾渚紫笋, 是用新鲜嫩芽制成的,通过描写茶树的环境表明了这种茶叶的珍贵。

《茶中杂咏·茶籝》

唐·皮日休

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

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

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译文:

天刚刚拂晓的时候,茶人携带着茶篮出门,这种竹篮比桑树制作的要好很多。到达茶园后,茶人开始采摘鲜嫩的茶芽,不断地将紫笋茶芽放进茶篮,不一会儿,身上就沾满了露水。累了的时候,茶人就在高耸入云的山泉边休息片刻,归来时,倒出茶叶后,就将茶篮挂在院子中的树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充满诗情画意,即使黄金放在眼前,也不会改变心意。

赏析:

茶籝,是一种古代采摘茶叶时用来盛茶的工具,用竹子编制的,虽然是描写茶籝,但是也暗喻了茶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茶中杂咏·茶舍》

唐·皮日休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

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译文:

几座茶人的房屋坐落在向阳的山崖边上,几个茶人正在高兴地制茶。从井棚里打出来甘泉,做好焙茶的准备,鲜嫩的茶芽要蒸一下,再进行焙茶。老人们碾茶后,把茶叶交给中年妇人们拍茶,乘此机会,老人们可以休息一下。柴门面对面地半掩着,茶的清香飘散开来,在月光下布满整个山谷,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描写出茶人在茶舍中艰辛地制茶过程,从早上起来打水开始,一直忙到晚上月亮高挂夜空,才能完成制茶。借茶舍暗喻茶人们的辛劳和茶叶的来之不易。

《茶中杂咏·茶灶》

唐·皮日休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译文:

远处南面的山峰中有茶农在蒸茶,他将炉灶安置在岩石的旁边。当炉灶中水烧开的时候,旁边的岩石也散发出水气,这种水气中还夹杂着烧火用的杉树木柴独特的油脂香。经过蒸过后的茶叶,再放凉晒干,茶叶的绿梗中散发出隐约的光润。用这种方法来制作茶叶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而且每次都要一次性完成,所以往往错过吃饭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制茶人用茶灶制茶的情形,因为制茶过程不能间断,所以制茶人常常错过吃饭的时间,借茶灶暗喻茶人们的辛劳。

《茶中杂咏·茶焙》

唐·皮日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译文:

茶人在碧岩山下,凿了很多焙茶的坑,这些坑有二尺深。烧火焙茶,烟气缭绕,形成了深山云雾的源头,但是再大的火也不能破坏深山的石脉。刚开始的时候用来干燥茶饼,渐渐地能焙美味的茶叶。这些焙坑建在山的两侧,遥遥相望,绵长而壮观,与旁边的杉树林一起,交相辉映,自然和谐。

赏析:茶焙,古代制茶的一种工具,诗人描写了茶焙的壮丽景观,制茶规模的宏大而壮观。

《茶中杂咏·茶鼎》

唐·皮日休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译文:

龙舒这个地方有手艺精巧的工匠,设计制造了精美的茶鼎。茶鼎比较小,竖立起来就像菌类一样,煎茶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慢流发出的潺潺水声。草屋门前的晚霞已经渐渐变暗了,窗外松树林里的残雪还是白皑皑的。此时此刻用茶鼎煎煮几壶好茶,感受这饮茶的清静,好的茶鼎才能煎煮出好的茶味,才能体味这清闲宁静。

赏析:

茶鼎,古代烹煮茶的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茶鼎煮好茶来暗喻饮茶清闲宁静的境界。

皮日休《茶中杂咏》10首诗的译文和赏析,值得珍藏的茶诗

《茶中杂咏·茶瓯》

唐·皮日休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译文:

邢窑的匠人和越窑的匠人,技艺精湛,都能建造出精美的瓷器,而精美的茶瓯就是出自他们之手。茶瓯既圆又轻,就像满月一样圆,就像飘云一样轻。用枣花形状的茶瓯来品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枣花外形,满眼的美景、美物,轻轻啜一口最上层的茶沫,茶沫沾满了牙齿,满口的茶香。坐在松树下一边用精美的茶瓯品茶,一边欣赏周边的美景,全身心地享受饮茶的乐趣,即使支公也不过如此吧?

赏析:

茶瓯,古代饮茶用的茶碗,赞美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用这种精美的茶瓯品饮好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译文:

取一合清澈甘甜的泉乳,当煎煮到有连珠水泡冒出时,就可以品饮了。茶汤刚沸时,冒出像螃蟹的眼睛一样的小气泡,泛起像鱼鳞一样的水纹,发出像松鸣声一样的响声,茶沫呈翠绿色,青烟袅绕。如果在这深山中能够以茶代酒,必然不会有酩酊大醉的情形出现了。

赏析:

这首诗是《茶中杂咏》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较详细的描写了用好水煮茶的情形,并表达了隐士以茶代酒的一种生活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