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头斋”的买卖--翟鸿起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27

低头斋、过街烂

    听这两个词,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做什么买卖的,这得从老北京的夜市说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前门大街东便道上出现了夜市。说来也怪,从五牌楼到珠市口,这趟街的街西便道上一个摊也没有,而街东便道上各类生活用品的小摊却挤得满满的,真不知是什么原因。 
    摊贩中有卖鞋的,地面铺一块深色粗布,那皮鞋、便鞋一双双码放得整整齐齐,摊位的两边各有一个电石灯,细细的喷头,发出兰色的光亮,小贩在马扎上一坐,一不吆喝二不张罗,手拿一把布甩子,不时地掸掸鞋,用那布甩子头把皮鞋擦得锃光瓦亮。有问价的,小贩便拿起那皮鞋,用布甩子把敲打皮鞋底,当当作响:“真正汉口牛皮底,地道货!”顾客只要一犹豫,这双鞋就算卖给你了。您不信?您只要三分意思要卖,这笔买卖就算是做成了。经过要谎、打价之后,以相当鞋店价格的二分之一成交。临走时,还嘱咐您一句“您穿去吧!”其实都是废话,买鞋不穿干嘛呀!这样的鞋,您一上脚,就什么都明白啦! 
    有人会问,小贩的鞋为什么这么便宜呢?便宜?再便宜他也卖给你。知道底细或上过当的人比谁都明白。原来那皮鞋的面,是一般的羊皮,除此而外,没有一个地方是皮子。那鞋底被敲得当当响,那是草板纸做的,您想穿上这样的鞋会怎样呢?说玄喽,走过马路,鞋底就掉了,就是不掉也开绽了,要是遇上一场雨,你从雨地里走过,用不了半小时,那鞋就成一滩泥啦! 
    老北京人给这种鞋摊起了很有趣的字号,那正经鞋号不是都叫××斋吗?得,就管这鞋摊叫“低头斋”吧!您到了这“低头斋”,不管买不买,只要一问价,就得先给他鞠个躬,要不怎么叫“低头斋”呢?给这种鞋也起了个绰号,叫“过街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