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央视综艺频道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通过邀请文艺明星、社会相关人士担任国宝护宝人等艺术化方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其中第二期节目就讲述了湖北省博物馆云梦睡虎地秦简的故事。中国法院博物馆内藏有部分睡虎地秦简复制件,并用幻影成像技术呈现了部分法律相关竹简内容,很受观众欢迎。 中国法院博物馆用幻影成像技术呈现的睡虎地秦简部分内容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勋特地撰文介绍云梦秦简的故事,特别是讲述了它对新时代法官职业的启示。快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云梦,一个古老的名字,曾经是广阔数千里的大泽,诞生过辉煌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岁月沧桑,洗蚀掉她昔日的光辉,但废墟里却埋藏着丰富的宝藏,那就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1975年,云梦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面世,它就是云梦秦简。 据云梦县博物馆馆长杨文清介绍,1975年11月初,肖李村农民张泽栋与同伴在云梦睡虎地修建排水渠道,忽然发现新开的渠道里有一段青黑色的泥土。 由于这一带古墓迭出,他敏感地抡起锄头挖了几下,渠道里便现出了一角椁盖板……“这里有文物!”他们顾不得回家,飞也似地跑到县文化馆去报告。 秦简的出土,似惊雷震动了全国乃至世界,两千多前的社会生活画卷由此展开。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该批竹简由一位叫“喜”的基层官吏书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中国法院博物馆用幻影成像技术呈现的睡虎地秦简部分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姚远在其著作中写道,云梦秦简的出土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前,还未出土过秦简。云梦秦简的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实际上,云梦秦简中包括法医勘验、刑事侦查技术、环保法、人权法、家书、年谱、人造墨……它丰富的内容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仍有学习借鉴的意义,特别是对法官职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墓主人、秦简的书写者“喜”是秦国的一名普通基层官吏,在司法与行政不分的政治体制下,承担着秦代法官的职责,负责定分止争、主持正义。根据云梦秦简《编年纪》记载,“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在秦王政元年,“喜”年仅17岁即登记名籍为秦国服徭役,尔后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等与刑法有关的低级官吏。他在秦王政三年、四年和十三年曾三次从军,参加过多次战斗,到过秦的几个郡县,最后亡于任上。 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2000多年前的夜晚,微弱的烛光下,“喜”拿着纤细的毛笔,在这筷子粗细的竹简上,工工整整记录下他当天的工作笔记。而这一记就是几十年!一写就是4万多字!在“喜”身亡后,后人将大量竹简放置在他棺材里陪葬,并直接铺在身体上,而不是放在墓室的边厢。 用大量记录法律及工作的竹简作为陪葬,可以想象“喜”是多么热爱自己的职业,也说明他的职业生涯上不愧律法、下不愧黎民。也只有绝对的廉洁和心安,“喜”才会非常坦然地用记载工作情况的竹简作为陪葬品。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司法是涉及公平正义的良知性职业,对法律的敬畏与热爱是做一位好法官不可或缺的要件。 “喜”撰写的云梦秦简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法医学、诉讼程序等内容,蕴涵着比较先进的环保、人权等理念。由此可见,作为一位古代法官,“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专业法律知识,得心应手地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纠纷。这一点令人深深的感动,古往今来,基层法官始终承担着繁重的判案任务,要胜任这一工作,必须谙熟法律条文,在实践中训练出处理复杂纠纷的能力。 良好的司法作风是法官职业的灵魂,只有廉洁的法官才能坦坦荡荡、主持正义。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云梦秦简有篇专门记录作风建设的《为吏之道》,开篇就提到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还设定“五善”和“五失”作为具体的作风标准,并指出“凡戾人,表以身,民将望表以戾真,表若不正,民心将移乃难亲”。意思就是,做官必须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否则百姓就不会相信你。这些理念放在当下的法官作风建设上,丝毫没有违和感。 “喜”生活的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政权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崛起前夜的重要历史节点,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喜”为社会治理的倾力奉献,中华文明才会在两千多年前奠定其辉煌基础。 当下的法官们也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应该学习先辈“喜”的精神,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廉洁司法、矢志不渝,以对法治和法律职业的坚定自信,争做不辜负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法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