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古镇】古道海关集镇 今朝濂溪明珠——古镇姑塘

 天涯军博 2018-01-27

姑塘,位于庐山东麓、鄱阳湖之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姑塘属德化县,县设大孤山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行乡村制,德化县设大姑塘镇。民国初,沿用清末乡制,之后改称姑塘乡,属九江县。建国后,几经更迭,历大桥公社、周岭公社、周岭乡。1999年易名姑塘镇,属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今濂溪区)。

10月9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的榜单,江西九江的姑塘镇入选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虽有如今之发展,历史上也曾有着说不尽的骄傲和心酸。

鄱湖之畔 临水而兴

姑塘背靠姑山,处鄱阳湖口,赣江、信江、修河、博阳河、饶河等赣境内河,汇入鄱阳湖经此入长江。而湖岸向山脚下的陆地凹入,形成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汊,当地人将其中较大的称为湾,较大的湾共有十个。姑塘的兴起便源于此。

自宋朝以来,十湾经过一代代人的开发后次第成村成镇,构成古镇市井格局。一片密集的店肆、民宅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其排列顺序是自镇北隅亭子山南的白泉寺(始建于南北朝,因井得名)开始,折向西南。

白泉寺所在为首二湾(打头阵的不叫一湾、二湾,而统称“首二湾”),清雍正元年(1723)设九江海关姑塘分关后,过往的船只都在此落帆下岸、过关纳税,逐渐热闹了起来。从海关转个小弯往西南,便是三湾、四湾。因其视线开阔,水流平缓,沿湖岸边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水码头,便利货物装卸。自五湾开始即是合面街,延至九湾,数处稍有曲折,随地形变通,不拘泥于轮廊的方整。街道铺着长条的青石或麻石,宽约4米,两旁的店屋密集,店挨店、铺接铺。湖边房屋多傍水而筑,背湖面山,街下有水,水街同行。九湾与八湾交界处设有关卡,专门检査进出木材。九湾的作坊多数做豆腐生意,人称豆腐湾。第十湾为脚夫的居住地。姑塘十湾全长约500米,旧时湾与湾之间设有关卡,以防盗贼。

姑塘的逐渐兴盛,与频繁的商贸交易分不开。如五湾内的码头,每天都有上百名来自景德镇的挑夫,挑运瓷器上岸,再转往九江、星子等地。而湾内临湖的店铺,别具一格地设置“水柜台”,即在水中打下木桩,搭起架子,铺上木板,摆上各种食品、用品,方便船上顾客购买。此外,当时还有为数不少的米行、瓷行、茶行、货栈、客栈、糟坊、茶坊、酒楼和会馆等活跃在市面,热闹非凡。其中较有名的商号有:王恒昌、罗兴隆、黄宝泰、黄利泰、王源丰、尹荣和、叶宏吉、王恒丰、杨兴和、王和平、钟源昌、大三元酒楼、李木木水果行等。

清朝设关 繁荣升级

清雍正元年(1723),政府为彻底解决出入鄱阳湖偷税漏税问题,将榷关自湖口移归九江之时,在姑塘(时称大姑塘)设九江关大姑塘分关,分水路和陆路两个关卡。“其不由九江经过之江南、江西商船,于大姑塘别设口岸征收。江西巡抚委官二:一驻九江,一驻大姑塘”。“湖广往江西船,若在九江纳税,至大姑塘即验票放行;江西至湖广船,在大姑塘纳税者,亦如之”。自此,往来泊岸于姑塘的商船络绎不绝,形成“来商纳贾,舟楫连樯,交易繁盛”的闹市。姑塘在设关后迎来了首次的繁荣升级。

据统计,江西和周边区域航行在鄱阳湖上的船只有40类3266种船只,常在姑塘泊港作业。且九江榷关在清乾隆四十—年(1776)即征收税银66.21万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征收税银58.47万两,道光九年(1829)征收税银60余万两,均高于当时的江海(上海)关。这其中姑塘关则占有可观分量,是“船物流通,收税畅旺”的要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中法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成立九江海关。光绪二十七年(1901),借由《辛丑条约》“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英国遂强迫清政府将其划归九江海关管辖。故九江海关所收税银陡增,1931年增至179.74万两,其中姑塘分关约占20%。就国家层面而言,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就姑塘的发展来看,却是迎来了再次的升级,繁荣到达鼎盛。

洋人、洋船、洋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姑塘。据记载,去除临时泊港作业及缴税的轮船,常年泊港的木帆船亦达万艘,1920年增至32095艘,每年还有数千万立方尺的木筏在这补充给养。此时的姑塘,樯桅林立,商贾如云,热闹非凡,有“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灯明”之称。

除了商贸,南来北往的旅人游客也不在少数。姑塘还是当时由东侧登庐山的重要客源地和中转地。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低价租得庐山长冲谷一带后,大肆宣传推广,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竞相到牯岭兴建避暑别墅。每年夏天,从长江流域各省来山上避暑的外国人约2000人,不少经由姑塘上山。

自此,姑塘成为远近闻名的闹市,全盛时期商号数百家,人口近两万。

战火洗礼 日趋衰落

有人称,“姑塘兴盛于水,又衰落于水”。推寻姑塘衰落之缘由,大致如下:

其一,日军的侵华战争。1938年6月26日,马当要塞陷敌,日军向九江进逼。7月4日,“敌机侵入赣境后,曾在鄱阳湖西岸姑塘投弹十余枚,三弹落于民房之间,当炸毁民房十数栋,伤平民数人”。7月22日晚,日军发动姑塘抢滩登陆战。23日零时,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第十一战队的掩护下,由湖口乘船至鄱阳湖鞋山附近,进攻对岸姑塘、马祖山。23日,中日双方激战一天。24日,波田支队及第一〇六团主力已全部登陆,占领姑塘。

在日军攻占姑塘的过程中,十湾遭遇狂轰滥炸,满目疮痍。最终除姑塘分关楼房外,其余地方皆变为一片废墟。期间,居民外逃,人口日益减少。日军的侵华战争对姑塘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虽战争过后,居民陆续返回,但市井之状,诸业之态,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常关取消,交通变迁。1929年,中国政府收回九江和姑塘海关的控制权;1931年,全国海关(常关)撤销。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姑塘的水交通优势逐渐弱化,区位优势也逐渐被边缘化。

1930年,南(昌)浔(九江)铁路由铁道部接管后经营渐好。但由于南浔铁路常被破坏,内陆农村衰落,产业凋敝,又常遭水灾,对姑塘的水运影响并不致命。但京广京沪铁路的开通和各公路的启用,使得九江与姑塘,丧失了交通枢纽的地位。南来北往的货物,再不必在九江或姑塘集散,循水路运输迂回到扬州或汉口,经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第三,水患频发,遭遇天灾。姑塘地处鄱阳湖口,饱受水患影响。以《九江县志》记载1949至1977年间县内发生的主要灾害为例,1949、1954、1958、1962、1972年,姑塘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患影响。其中,1954年的水患最为严重,长江最高水位达22.08米,水量超过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1955、1968遇旱灾;1969、1970、1971年,分别受不同程度的虫灾影响。姑塘可谓历经坎坷。

且日军侵华造成破坏后,重建的成效不显。建国前,姑塘称姑塘乡,1940年仅有保数11,甲数88;1948年有保数9,甲数122。建国后虽经土改,但1985年在湾里居住的仅有72户316人,实难窥得原先鼎盛之况。

移民建镇 蓄势待发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定,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世代祖居湾里的居民,整体搬迁至新的姑塘镇安居乐业。之后,更是迎来九江沿江大开放、大开发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大好时机。十九年来,姑塘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2014年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镇;2017年跻身全国千强镇列907位。

姑塘镇正朝着现代服务工业集镇的目标发展。2007年,姑塘着手筹建城东港区化纤工业基地,2010年开始承接国家化纤纺织产业转移,加速了产业集聚。目前,该基地投产或试投产项目共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内含3个5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2017年,姑塘镇已实现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镇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

为了提升城镇品味,姑塘镇先后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规划设计总院等布局设计,以保障城镇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其间,充分利用姑塘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打造“宜居姑塘、生态姑塘”的城镇品牌,多次荣获全省“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姑塘镇实行城镇建管同步,形成以滨湖新城办建设为主、服务中心服务同步跟进的联动共管、同荣共享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

为了增进民生福祉,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到投入资金建设为民办实事民生基础工程,方法不断升级。扶贫帮困精准有效,除建档立卡外,还完成了危房改造、项目扶持、“春蕾行动”、奖优助学等行动。社会救助不断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医疗、养老、农房和治安等领域内的保险全覆盖。此外,还注重生态治理,大力推进城乡清洁,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对镇容镇貌满意度大幅提升。

姑塘镇的教育发展较快。目前,已实现镇办学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农村一流办学条件。仅2016年,全镇中考获7A、6A1B(按濂溪区单科成绩排名的百分比,由高至低划分A、B、C、D、E、F六个等级)考生各5人。高考录取一本以上14人,其中录取北京大学1人,镇区三中荣获区高考突出贡献奖,九纤学校荣获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胜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今,实力姑塘初露头角,活力姑塘蓄势待发,幸福姑塘全面启动,和谐姑塘初战告捷。姑塘镇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止,在鄱阳湖畔如明珠般熠熠生辉。

编辑:杨晅 胡舒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