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秘诀》考略

 rongma 2018-01-27

 江苏省海门卫校(226100)      袁洪仁

 

   摘要:本文考证了《小儿推拿秘诀》的作者,名周于蕃,字岳夫,号载播,蒲圻人。万历年间他三改其稿,刊刻其书,使之广为传播,成为后世小儿推拿发展的重要蓝本,书中很多有临床价值的学术特点值得继承和借鉴。

关键词:《小儿推拿秘诀》  考证   作者   传承   学术特点

 

    《小儿推拿秘诀》是明代万历年间三次刊刻的小儿推拿专著,是后世小儿推拿发展的重要蓝本,但因目前难见该书刊本,小儿推拿界对该书的学术认识尚很模糊,故笔者对此书作详尽考证,以弥补不足。

    1作者及其生平   清代张廷玉总编的《明史·艺文志三·子部》载:“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卷”。曹炳章先生在《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中说:小儿推拿秘诀一卷,明蒲圻周岳甫篡辑。周岳甫,“字于蕃,蒲圻人”。“是书初刻于万历乙巳,重刻于万历丙午,三刻于万历四十壬子,三改其稿,为之翻刻,凡一切症候看诀,穴道手法字义,逐一为之支分节解,而疑惑难明者,更为图画辨释,俾人人展卷无不了然。清鹅湖张开文四刻于康熙二十四年”。笔者手头是该书康熙二十四年张开文的四刻本,书名题作《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作者题“蒲圻周于蕃岳夫甫篡释”。甫,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可见,《小儿推拿秘诀》的作者应是名周于蕃,字岳夫,蒲圻人。蒲圻为今湖北省赤壁市。据《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中周于蕃三次刻书的序,推断周于蕃的生平,详见下表1。

表1        周于蕃生平简表

时间

年龄

纪事

刻书协助者

作序落款

1554年

 

出生

 

 

1581年

27岁

生育长子,长子多疾,请某道士推拿治疗有效,随搜集小儿推拿书籍而学习此医术

 

 

1605年

41岁

首次刊刻《小儿推拿秘诀》,作序名为“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引”

上庸长令申吾张候

万历乙巳秋吉楚人周于蕃书于竹山县儒学之敬一堂

1606年

42岁

二次刊刻《小儿推拿秘诀》,作序名为“重刻幼科小引”

郎州司理的后人

万历丙午春吉于蕃载播署

1612年

48岁

三次刊刻《小儿推拿秘诀》,作序名为“三刻小引”

 

万历四十壬子岁周于蕃再书于晋郡署

   由表可知,周于蕃出生于嘉靖(1521-1566)年间,三次刊刻《小儿推拿秘诀》于万历(1572-1620)年间。首次和二次刻书由当地官员协助,其中第二次刊刻时周氏作序落款为“于蕃载播署”。载播,汪氏认为是周于蕃的字,而岳夫为周于蕃的号[1]。笔者认为,载播应是周于蕃的号,盖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之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载播正表达了周于蕃志在记载和传播推拿活婴之术的情感,此情感在“重刻幼科小引”中跃然纸上:“因再梓之以广其传,其间手法口诀,有非笔舌所能摹拟者,更为图之注之”。据周于蕃三刻的作序地点和首刻、二刻的协助者身份,可知周氏应是万历年间的公职人员。

 2学术溯源和传承   周氏首刻《小儿推拿秘诀》时作“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引”曰:“小儿推拿之说,其来已旧,而书不概见焉。自余年廿七乃始举长子,且多疾,有黄冠善此术,请试之觉验。然得自口授,习而不察,语亦不详也。顾不佞每留心此书,忽一旦偶得之,若有所授之焉者。然又不无错谬,因细心历访诸方士暨凡业此术者,陆续参订,有得即录之,渐次明尽,几欲梓之以传世”。可见,原书非周氏自著,他只是对书中错谬处“陆续参订”以达“渐次明尽”。周氏当时获得的书应名为“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所藏南汇杨李藩抄本的蓝晒本,据金义成和严世芸的描述,书名也应是《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内容同四刻本,周氏三次作序时间误作“乾隆”乙巳、丙午、壬子,三刻落款书“周于蕃书载播署” [2,3]。考明代万历之前的小儿推拿书,影响最大者当是嘉靖年间成书的《马郎按摩》,马郎在弘治年间揭榜进楚王府救治后来成为明世宗的储龙之惊风,并在世宗皇帝在位的嘉靖年间于宫廷传授小儿推拿术,该医术当时神化为仙术,马郎揭榜进楚王府施行小儿推拿术被神化为太白金星之传令[4],正如《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中“原序”尾所载:“诗曰:朝纲大乱绝人踪,云汉光芒掣电虹,太白金星传关会,马郎请下救孩童。又曰:此诀神仙降救星,分明说与世间人,展开指掌阴阳法,管取沉疴效如神”。故《小儿推拿秘诀》原著名为“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源自《马郎按摩》,在此基础上周氏“细心历访诸方士暨凡业此术者,陆续参订”而成。这一点另有完整传承《马郎按摩》的《万育仙书·按摩目》内容多与《小儿推拿秘诀》相同为证[5]

由于小儿推拿“取效于面部股掌筋骨间,可以生人,而必不至于杀人,较之药饵为尤愈也”,适合小儿“稍长亦畏药难投,即强投之又恐肠腑虚薄,不能胜也”的特点,故在明代万历年间三次刊刻,“其书大行”。至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小儿推拿秘诀》由铅州张应泰(字开文)“独出已资”,据洪都舒邦俊(字时卿)校正的抄本,经鹅湖王大卿重订而第四次刊刻[6]。乾隆年间,浙江嘉善的钱汝明于1776年对《小儿推拿秘诀》再次参订,著《秘传推拿妙诀》。光绪十四(1888)年,张振鋆以《小儿推拿秘诀》为蓝本,重新修改而成《厘正按摩要术》。民国十九(1930)年马玉书“以二十余年之推拿经验、秘诀并明初周于蕃按摩全书揣摩心得”等,编著成《推拿捷径》[7]。此外,清代周松龄的《推拿辑要》、民国李光僖的《推拿全书》等均辑有《小儿推拿秘诀》的内容。总之,《小儿推拿秘诀》历代均有传承,影响很大。

    3学术内容和特点    《小儿推拿秘诀》的内容,曹炳章先生介绍的书目次序是:“首列看小儿无患歌,次看小儿被惊法歌,次看五脏六腑定诀,次看指定诀歌,次看色定生死歌,次看症候定诀,次变蒸说,次四症八候说。一拿说二拿法,三汗吐下说、汗吐下法,次风气命三关说,次男左女右说,分阴阳、推三关、退六腑说,节饮食说,字法解,手上推拿法,身中十二拿法,男女诸般症侯并治法,阳掌诀法,阴掌穴法,诸惊症候并推法,杂症治法,补推指法,周身推拿穴图,推拿各手法,附经验活幼黄金散、启脾芦荟丸。”《秘传推拿妙诀》内容与前书大致相同,惟章节次序排列略有颠倒,并由钱氏补入一些材料。《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作为《小儿推拿秘诀》的四刻本,内容与曹炳章先生介绍的相同。但《厘正按摩要术》采自《小儿推拿秘诀》的内容,后面均标有“周于蕃”,却与《小儿推拿秘诀》的四刻本不全一致:在“辨证”中列出周于蕃察面色、观舌苔、触手足、诊脉闻声和验二便的诊病论述,在“立法”中阐述了周于蕃对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种手法的施术要求和功效,并介绍了周于蕃对按风门、按牙关、按肩井、按奶旁、按肚角、按交骨、按总经、按二人上马、按百虫、摩腹、摩神阙、摩左右胁、摩丹田、推天河水、推骨节、推肺俞、推三关、推六腑、推肝木、推分阳池、推分阴池、推脾土、推胃脘、推肚脐、推面部次第和汗、吐、下法操作的论述,简述了周氏对针少商、端正、合骨和灯火灸脐风、胎寒的应用经验,特别是周氏掐后以揉法继之的主张,列举了掐大指端、外劳宫、二人上马、一窝风、外间使、五指节、精宁、威灵、阳池、中指甲操作后,多用揉法继之。“取穴”所列正身、覆身、阳掌、阴掌和足部各图本于周于蕃而又参诸家之说,“列证”二十四个亦仍周氏之旧,但采集了各家经验。考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叙”,该书蓝本源自张地山的抄本《推拿秘诀》二册,原本“乃明万历楚人周于蕃的《推拿要诀》,付梓者三,但次序错乱,辞语鄙陋”[8]。说明此书是不同于四刻本的万历年间三刻本。

纵观《小儿推拿秘诀》的学术内容,有下列颇有临床价值的学术特点值得继承:①强调辨证论治,善用操作程式。周于蕃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指出:“凡小儿无他病,唯有风寒、水湿、伤乳、伤食之症。故风寒急宜令出汗,伤乳、伤食急宜令吐出乳食或泄下乳食。然风裹乳食尤多,则汗下又不如吐之速也”。“凡推法俱有次序,每病必先用面上取汗、喉中取呕法,次于手上分阴阳,次推三关、次六腑,次各应推之指。如饮食先脾土,泄泻先大肠,伤风先肺经,而后次及八卦、横纹、天河之类。其应推之穴尤要多推,不妨数百”。另有“推面部次第”,“自能除风痰,去寒热。其妙在适脏腑,行气血,治经络,庶无塞而不通之病”。 ②重视手法规范。在《厘正按摩要术》中,张振鋆总结了周于蕃关于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种手法的施术技巧,见下表2。

表2     小儿推拿八法施术技巧

手法名称

施术技巧

按法

以右手大指面直按之,或用大指背屈而按之,或两指对过合按之。其于胸腹者,则又以掌心按之,宜轻宜重以当时相机行之

摩法

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

掐法

以大指甲按主治之穴,或轻或重,相机行之,掐后以揉法继之

揉法

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

推法

凡推而向前者,必期如线之直,毋得斜曲。以手指蘸汤推之,干推恐伤皮肤,过于湿则难于着实,以干湿得宜为妙。推是摩中之手法最重者

运法

四面环绕运动之,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搓法

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搓,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是从摩法中生出者

摇法

宜缓宜轻,可以活经络,可以和气血,亦摩法中之变化而出者

③讲究中医治则的先后应用和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如“自汗者,亦用此(汗法)以取其正汗,但汗后须多推脾土以收之”,此乃汗、收法的先后应用;临床多数先用汗、吐法,再用清热、温补等推拿法,且常结合外敷用药、内服汤药、节饮食或灯火灸法等治疗方法,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④勇于实践而创新,总结配伍施术经验。如“男左女右说”中,周氏对推三关、退六腑的传统说法提出置疑,“据书如此说,恐未必相悬若此,予每照男用,明者更试之”,“三关以右大指推,六腑以右中指退,但俱长不过二寸”。又如“四症八侯说”中,倡时间相关推拿治疗说:“寅卯时发,目上视、手足摇、口流涎、颈项强,此肝火太旺,法当多退六腑、推肾经(地黄丸,泄肾丸);巳午未时发,身热、神悸、目上视,晴赤、牙关紧、口流诞、手足动,此心火太旺,法当多退六腑,推肺经、肾水(泻心导赤散)”。在“阳掌诀法”中,总结出揉掐总位、清天河水治心经有热之口疮、夜啼等;推肾水、推小横纹、退六腑以滋阴理气、通腑泄热而治大小便秘结;推肺经、推离往乾(两头重、中间轻)治咳嗽有痰、昏迷呕吐;擦心经、揉劳宫、推三关、揉二扇门先后应用以发汗解表。又如“治男女诸般症侯并治法”中,用退六腑、水里捞明月、清天河为主治心经有热之口中插舌;推三关、补脾土、四横纹治四肢冷弱。这些配伍施术经验十分宝贵,必须继承。⑤注重推拿手次、疗程和穴位的组合作用。周氏认为,“凡推口记下数要到”,“轻者二三百,重者三五百”,盖“病有轻重,人有大小”,“但感病轻者,推拿一二次或三五次即愈;若感重者,非十数次不愈;若感重而人又大者,非数十次不愈。如人小者,一二次或三五次即愈;若人大者,非十数次不愈”。周氏还强调,“治法虽各有主者,然各经俱要推之,遍推更妙”,这说明推拿处方既重视主穴的组合,也不忽略次穴的作用,强调了穴位的组合作用。

总之,《小儿推拿秘诀》是明代极为重要的小儿推拿专著,推动了后世小儿推拿的发展,并对现代小儿推拿临床借鉴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珊,刘培。《小儿推拿秘诀》对中医推拿学的贡献,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118-119。

[2]金义成,彭坚。中国推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2。

[3]严世芸,中国医籍通考(第二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1:2017。

[4]袁洪仁,小儿推拿“万历兴盛”之探析,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一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0:20。

[5]袁洪仁,《马郎按摩》考略,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一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0:61。

[6]周于蕃篡释,舒邦俊校正,张应泰订定。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康熙二十四年刊本。

[7]马玉书,推拿捷径,上海马氏诊疗所,1930年刊本。

[8]张振鋆著,曲祖贻点校。厘正按摩要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