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树体营养易失衡 晚熟柑橘品种大多丰产性比较好,种植者和果品经销商为了共同达到效益最大化,通常情况下会延迟果实采收期,留树贮藏增加了树体的营养负荷。 在次年2~3月树体进入萌芽、开花期后,果实留树贮藏往往加剧树体的养分消耗,易造成树体营养失衡,不仅会造成落果严重、品质劣变,而且抑制次年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导致树体大小年现象明显。 问题二 病害虫害很严重 冬季清园是柑橘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举措,在果实采收后及萌芽期两次用药能保证柑橘全年病虫害少发。 但对于晚熟柑橘来说,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各种病虫害进入越冬状态时,树上的果还未采,考虑到安全性问题,不能以常规药剂清园。而待到3月份春季病虫害发生初始,部分采收期延后的树仍不能按病虫害防治要求及时进行农药喷施防控,再次错过最佳防治期。 若不配合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其结果必然是病虫害大量爆发,树势受损,果实品质大幅下滑。 问题三 冬季落果常发生 晚熟柑橘品种由于挂果时间长,养分消耗大,冬季常常会发生低温离层落果现象,落果率高的时候可达5成。 养分因素:主要是氮、钾、钙等元素不足,缺氮时生长素减少,脱落酸、乙烯等大量产生;缺钙时果蒂易龟裂、感病,导致落果。缺钾会降低抗寒力,冯洋、彭良志老师在对晚熟柑橘落果现象研究时发现,叶钾质量分数低于9g/kg的果园,易发生越冬柑橘果实脱落,低于7g/kg严重缺钾果园,越冬果实落果率极高,严重的会导致基本绝收,可见适时补钾是防控越冬柑橘落果的关键点。 天气因素:当平均气温低于12℃时,柑橘会进入相对休眠期,根系吸收能力大幅下降,而果实此时仍在不断的消耗树体营养,从而引起落果。 病害因素:黄龙病、炭疽病、疫病等会造成后期大量落果。 其他因素:喷施含激素的叶面肥引起柑橘内源激素紊乱引起落果、清园时药剂使用不当引起落果等。 改善措施 ①营养失衡 对于树体营养失衡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来源问题,二是消耗问题。 晚熟柑橘优势在上市时间上,而挂果期长则是它难管理的症结所在。所以合理控产、适时分批采收是解决消耗问题的良方。 来源问题则可大致看做肥水管理,进行营养全面化施肥,重视有机肥,营养全面平衡供应是大方向。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时,需进行深翻扩穴、熟化土壤,增施有机肥、高钾肥等,同时配合淋施2~3次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以保证挂果期充足的营养,提高树体抗寒能力。 ②病虫害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