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内腔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包 括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 静脉血栓可以导致炎症,静脉的炎症也可引起血管血栓,两者 互为因果,但在病理和临床经过方面各有不同。血栓性静脉炎根 据发生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发生在下肢大隐静脉和小隐静 脉的分支,及上肢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及其分支的,称肢体血栓性静 脉炎;如发生在胸腹壁静脉,称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如发生在下 肢浅静脉、小腿浅静脉与足部浅静脉,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以上统称浅静脉炎。病变发生在下肢髂腹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 部小静脉丛以及上肢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则称为深静脉炎。 本病发生原因较多,与感染、肢体外伤、静脉内留置插管超过 24 小时、静脉内注射高渗溶液和硬化剂、长期卧床的病人以及手 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血液凝固性增高等有关,还与癌肿、淋巴瘤等 疾病有关。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炎止痛药物、抗生素药物,同时 严重者配合溶栓疗法、抗凝药物、扩管药物等治疗。外科手术则采 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旁路转流术等。 本病属中医的“脉痹”、“血痹”、“肿胀”、“血瘀”等范畴。其病 因病机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仍不外虚实两类。虚者为脾、肾、气 血、阴虚;实者为湿热、气滞、血瘀。其中脾肾虚弱,湿热为患为多 见。治疗大法,亦多据证在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清热凉血解毒,温 肾健脾利湿,滋阴益气等法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通络为治。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服方 1.曲直汤 当归、知母、赤芍各10g,丹参、银花、地龙各15g,乳香、没药、 山茱萸各9g,桃仁12g,红花8g。热重者加黄柏、蒲公英、紫花地 丁;湿胜者加薏苡仁、萆薢、赤小豆;痛甚者加地鳖虫、玄胡;气滞者 加香附、刘寄奴;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病变在上肢加桂枝、王不留 行;在下肢加牛膝、木瓜;水肿者加木通、车前子、甘遂。每日1 剂, 水煎2 次分服。 本方有活血化瘀、清热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血栓性 静脉炎25 例,结果痊愈19 例,有效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 96% 。疗程最长者98 天,最短者26 天,平均1 月左右。 2.神妙汤 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苍术、黄柏、泽泻、生地、赤芍、鸡血藤 各10g。发热加薄荷、牛蒡子;患处色紫红加桃仁、红花、丹皮;患 肢肿胀加滑石、车前子。每日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热型 血栓性静脉炎188 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 3.活血汤 当归30g,赤芍40g,丹参、红花各20g,甘草10g。舌红,局部 索条红肿热痛明显,加生地、丹皮各15g,玄参、银花各30g;索条肿 硬不消,加桃仁20g,王不留行50g,夏枯草10g;湿热加黄柏、苍术 各20g;气虚无力,胃纳不佳加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各20g; 胸胁满闷,呃逆,善太息,加木香、柴胡各20g,白芍、香附各30g。 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 本方有活血散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胸腹壁血栓性静脉 炎50 例,结果全部有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6.中国皮肤病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