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仓、加仓 来学习有纪律

 熊猫吉他 2018-01-27

借着周末的时间,跟大家说说《仓位管理》学中的东西,这在投资中一定是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管理仓位是大家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普通散户朋友才能专业领域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


李刚一点一点的跟大家说,对仓位的六种状态(建仓、加仓、补仓、T 0、换仓、对冲)逐一去分析,弄清楚每种操作的意义。

当李刚都跟大家说完了后,投资者能够对仓位管理的产生、发展、转变、布局都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探究仓位管理的两只基础交易手法:

 

  仓位管理解决的就是怎么买股票,买多少,这两个大问题。

  买多少是仓位控制技术上的问题,好理解;但怎么买,好像就是战法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从战法里寻求答案,往往会产生两个共性问题困扰大家。


   同一只股票,投资者朋友应该清楚第一笔如何买入,但第二笔什么时候买入就不太清楚。

   从自己的股票池组合里筛选股票,总是发现买的股票不涨,没买的股票却狂涨,在二选一的情况下,经常选错。


(1)买点交易手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很多朋友通常围绕第一笔交易的点位低买高卖,加加减减,只有感觉第一笔买入有把握,在后面的第二笔或好多笔中,都在差不多的位置买进,买的价位低,摊低了成本;买在同一价位,是见机加仓;买高了,有底仓则不用怕,貌似看上去第二笔操作随便怎么买都可以。在他们看来仓位主要是用来增加投注倍数的,没有太强原则。针对这种观点,李刚认为是错位的,其实,每一笔操作都是由仓位管理的准则。


管理的准则:

每笔操作都应该在买点(或卖点)执行,不是同日操作的仓位要尽量安排在下一个卖点,确保每笔的成功概率都很大。即第一笔按买点操作,第二笔同样在另一个买点操作,比如:一个平台突破是第一个买点,股价上升到第二个小平台,突破了,可作为第二个买点。 通常情况下,买点间离得远一些能避免随意加仓。


(2)每一笔仓位的操作要有独立性,假如后面的仓位买高了,可以将那笔操作单独止损,其他仓位可以保持不变。


  这就是买卖点操作原则。 对于20w以下资金量的投资者尤为如此,因为资金太小,资金调度的安排尽量在有明确的趋势性买点后再进行操作。


图例演示:


如图:在A点买入一定仓位后,在股价涨到B点位置之前,这段期间内,虽然股价一直在上涨,但不建议继续买入,直到B点出现后才可以再次买入。如果股价一直在攀升状态中,那自然最好,但如果股价回调到C点,那就可以将B点仓位减掉,A点仓位是否要减仓,还需要观察一下股价是否出现头部的迹象。


这种操作每笔都买在买点上,上涨的概率高,止损点也容易设置,进退自如。有了这种纪律,你自己才不会认为持有的票成本低或者收益率较高,就把你所持票的安全边界定义的高了。


在没到B点之前,股价的波动风险还是较高的,如果随意加仓,资金成本上升后,抗波动能力就会变差,止损也不好设置。按B点买入,先不讲B点仓位是多少,单独看待B点,到了C点就可以卖点B点的仓位,如果按照该股整体仓位看,那么A和B点合计持仓成本是低于C点的,股价调到C点的时候,有的投资者就不愿意卖了,他们会认为反正还处在盈利状态。这就降低了对股价变化的敏感程度,仓位管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图所示:



以第一创业为例,看一下仓位管理的执行方案;第一创业的股价一直是横盘低迷的状态,直到整个券商板块启动,第一创业才开始发力,出现了连续大幅拉升的迹象。


   第一买入位置选在了股价突破前期底部平台的位置,即画框的A点。 买完之后,很多人看到该股表现出色,股价绝对位置又低,很容易在之后几日的滞涨中再次加仓买入。事后来看,该股后面的走势比较复杂,并没有出现连涨态势,而是陷入盘整,调整了两个星期之久。如果你高位加仓了,这时候恐怕就熬不住了。


  坚持不到买点就不加仓,可以让投资者很从容地持股到B点。同事继续在B点加仓。当股价继续上行的时候,可以看到,短期走势的波动很大,刚有涨停的大阳线,后面一周内,紧跟着就会调整下来。


  整个走势我们都是判断股价沿上行通道走,所以在C点,可以选择继续加仓。如果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看到股价上涨了这么多,很多人都不敢加仓了,但是,站在买点加仓的角度,就没有有太多顾虑,因为投资者会明白这条准则:如果股价继续往下跌,B点仓位的股票就会卖出。


   当股价到了D点,连续阴险跌穿了上行通道县,虽然这是真跌还是假摔,不好判断,而附近B、C点的加仓部分因为因为距离近,盈利空间较小,但至少还是可以清掉的,在市场大跌或者个股出现明显卖点的情况下迅速清掉。A点仓位可以选择继续观察几日,确定是个头部,再做最后的抉择。整个过程下来,每笔操作都会有理有据,不会受到个股整体持仓成本的影响,而不知所措,。


  由此可见,股票操作体系是一套连贯动作,前面操作对后面操作都有影响,不把整个个操作思路想清楚,中途就会出现各种麻烦。


(4)操作意义

小资金在动态变化中的持股过程分析


  1月份场中有很多大蓝筹都是一路慢牛向上,涨个不停。如果我们持有不动,收益是最大的,确实很省事省力。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我们认为中长线持股需要保持动态调整的观点。 一来很多股票确实在上涨过程中有着不小的调整。 光持股不动是不行的。

二上述的这些大蓝筹仔细观察会发现都是小阳线夹杂小阴线碎步上升,这种情况持续后,我们会发现没有明显的调整迹象,而会一直持股不动。


(2)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防止轻仓牛股?

   很多人看见股票涨的高了,就不愿意买,也不敢买了,有的人则看到手里的股票快翻倍了,结果只买了一点点,这就是因为缺少买入准则。上面说到每笔仓位独立看待,股价增长可以在新的买点继续加仓,风控方面,若买错了可以单独止损,不会和之前的仓位混搅在一起,这样仓位使用起来就非常明确了,在避免坐电梯的同时还能在波动中方大收益率。


2、情绪交易手法

(1)选股和下单的判定方式不同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通常令投资者沮丧和无奈,从自己的股票池中筛选不到好的股票,即便是二选一的情况下,也会选错。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很多人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把原因归纳为自己水平不够,对股票研究不透,而补救的方法就是继续强化战法学习,提升买卖点精确度,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其实,这种问题的症结不在战法上,而在在股票池选股的判定方式上,因为选股和下单判定方式不同。


投资者股票池的品种,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筛选出来的,大部分以好股票居多,这些池里的个股大部分都属于出现买点,处于爆发蓄势的品种。从它们当中再筛出要下单的品种,就不是再看技术面或基本面了,而是要看市场表现。市场表现比的是谁先启动,谁跑得快。比如,每天上午开盘集合竞价时,股票池中的很多股票涨幅已经很高甚至涨停。这充分体现了投资者选股的水平,但操作上却无从下手。这个过程揭示了选股和交易的不同,仅是输在了选股决策上,这让选股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白白浪费。


(2)如果正确买到强势票

如何能买到最强的? 要做两方面做准备。

1买入策略的准备

在选出有买点的股票同时,也希望有足够的时间从容买入。由于强势品种随时可能爆发,不会给你充裕的买入时间,自然很容易错过。一个池子里的强势品种本来就少,一旦他们一飞冲天,剩下尽是些不强势或伪强势的品种。


因此,对于强势的品种,一定要好好把握,才会事半功倍,放弃是错误的选择。实际上在开盘这个重要时点也释放了主力对各种股票的看法,因为开盘是市场主力复盘一夜后,对各种信息详家分析之后的决策。所以这个时点意义重大,这个环节跟不上市场,成功率就会降低很多。即便想追,股价往往会快速脱离买点,不符合买入原则,造成无法跟进,遗憾错过!上面的买卖点交易准则在这个环节帮不上忙。需要增加一种新的操作模式对买卖点准则进行补充,能够在这种电光石火的短暂时间内决断出交易动作。


情绪操作的准备


经过反复研究,在看到个股股价拉起时,方宽对股价点位的偏差容忍度,要保证能追进去。这种操作称为情绪操作。


提到情绪操作,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大家都在苦练如何克服情绪操作,那些量化对冲、机器交易补救是宣扬非情绪化操作的益处吗?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当股价瞬息万变的时候,盘中完全会被情绪笼罩,越想把它消除,不如接纳它,转化为操作的一部分,反倒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执行效率。固定价位容易让投资者产生那种到点才买卖的决策,无论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都会犹豫,而情绪是在股价单边快速上涨或下跌中形成的,带有强烈的看好或看空情绪,当允许你快速无脑买入或卖出时,你的决策速度一定是最快的。


  当然,情绪性操作不是任性操作,是在掌握必要选股能力的前提下,将买入价实现限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即能快速地响应市场反应,又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达到合理用情绪操作的目的。



如图所示:这种分时图股价快速拉升的速度非常快,经常是几个点的跳跃程直线拉伸,虽然投资者下单时往往会高挂买单来成交,但都是基于股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为了快速成交抢到的低价,一旦遇到这种股价飙升的情况,价格已经蹿上来了,出手就会犹豫,若上图的心里预期是0附近,那么久要准备好3个点附近扫单。如果心里预期是3个点,那就要在股价拉升时看5个点左右扫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追上这只股票。


(4)操作策略

具体做法:

先确定一个能接受的最大交易幅度,通常可设置为比买卖点多或少2-3个点,在这个范围内允许依情绪来操作。

比如:在买入价位,多两三个点可以再追。在卖出价卖,低两三个点也可以卖掉。这样,当盯盘准备下单的时候,就敢于及时出手,追上股票池中的有爆发力的品种,当你拿到了龙头之后,就一下解决了能选出强势股,但住不住强势股的问题。


那么,在仓位分配上什么时候用情绪操作?什么时候用买卖点准则操作?

针对同一只股票第一笔交易适合用情绪操作,这是因为在股票池里,多数股票就是依据买点选出来的,强势股一旦发力比如是过了最佳买点。

当完成来首次建仓后,后面增加了的仓位主要是为了巩固投资机会,可以从容地根据股票的买点准则去操作。最后,分批买入就是为了留有后手,备于弥补之前交易失误。这种结合仓位分配,对交易的下单方式就能有所变化,提升强势股的效率。


 只要掌握了上面的两种基本方式,保证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按照这个样子的原则,那么,仓位管理的目的就明确了许多,功效也能发挥不少,只有对系统的认识越深刻,越透彻,执行的效率才会越高。


  今天就说这么多,春节假期有时间再逐步码给大家学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