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部最喜欢电影

 sonytv 2018-01-27

时间飞快,看得不多,选出十部感动的电影。

舞台春秋

默片喜剧大师谢幕的华彩之作。从一登场,就满身是戏,没有什么是可以被浪费的,没有一个场景不是火花四溢。生活固然平易,也可以这样充满色彩。也有一些场景打动人心,比如老人和女孩的谈心,敞开心扉彼此倾诉与安慰,卓别林也在讲自己的心声吧。

看后短评:很深邃的艺术。情感饱满,两人谈心的段落很美好。老人装出一朵花的样子多好。笑和泪熔于一炉。晚年对艺术的回顾总结。戏剧包袱很多,剧作和导演都好。

死囚越狱

布列松在我心中一直是神坛上的导演,他取材跟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身边人事物,但是拍出来却有一种端然的肃穆之气,把寻常可见的世界拍的仿佛兀自有了灵魂,哪怕是一桌一椅,在他手下,都可以与你对话。而观看的彼刻,人必是不自主的凝神静气起来,仿佛在倾听来自天籁的召唤,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沉浸到一个纯粹是心灵的世界。不知道这种召唤是如何发生的。布列松在我心里一直是那样一个神奇的导演。突然,物质世界消隐,心灵世界覆盖周遭。再看周围,一切寻常事物仿佛都有了意义。这部电影,主演仍是处于困境中的人,这一次是直面死亡,挑战生存底线。一切有条不紊,人与环境默契配合,一点点走出困境。是现实世界的突围,也是心灵世界的突围。

看后短评:最爱布列松,每次看都有一种与灵魂对话的感觉,虽然他的片子缺少话语,但却可以超拔内心。如果说小津的仪式感让人庄重,布列松给人的庄重却好像是从凡尘进入心灵王国。换一副眼光看世界,看到的不再是表面,而是内在。演员不需要表演,只需要诚实地做一个人。在布列松手中,甚至微尘都有了意义。

饥饿海峡

看过电影后,又去看了水上勉的原著小说。电影中有几处改动,体现了导演的不同风格。导演喜欢用画面表现人物的迷狂状态。对两位主要人物,三国连太郎和左幸子的角色的处理都是如此。如三国连太郎扮演的逃犯对于巫术的恐惧,用长达几分钟去表现人物的惊慌、恐惧、晕眩,妓女见逃犯恩人时,近乎疯狂的抓扯,也是一种迷狂,终于在那种迷狂状态下,逃犯犯了罪。在水上勉的原著中,妓女更令人同情,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她的遭遇和经历,而逃犯相比之下显得冷酷无情。内田导演,所做的改变就是丰满了逃犯的性格,和妓女相互呼应,形成了有力的两端。犯罪表现为激情杀人,特别是最后逃犯纵身跃入大海,相比原著的突兀更加符合人物特点,用电影手段丰富了原作。还有妓女一直保留着逃犯当时剪下的脚指甲,把它当做恩人的象征,而为之陶醉,也是原作所没有,不过通过这个细节,简练有力地表现出妓女对逃犯的情感,乃至为后来见到恩人极度失态的抓扯,导致逃犯激情杀人,也提供了一条相对合理的解释。内田吐梦导演的作品是第一次看。对其中函馆海潮的呼啸,和人性迷狂的交织,所产生的戏剧化反应印象深刻。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导演。

看后短评:内容很饱满,大场面表现从容有力。三国连太郎表演出色,从混混到资本家都像模像样。讲了信任的主题,这是战后日本社会最欠缺的吧。一部直指人心的作品。高仓健还青涩。

恐惧的代价

两个多小时的黑白片,一直看得扣人心弦,就是推荐这部片子的理由。在运送过程中体现的人性也很真实。戏是由任务的难办与人的难缠带出来的。缺少了哪一点,电影也不会如此好看。一路上,路况会出的问题,人会产生的各种心理,所带来的难题的出现与解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张有弛,始终吊着观众的胃口。好的电影,不需要很花哨的故事,很炫目的演员,就是几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大老爷们,也可以很有戏。

看后短评:看过仍心有余悸,人物和事件的完成度都好,不同性格的人物和极具现场感的事件都很真实。

快乐的人们

最近看完俄国作家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就会想起这部电影。讲的都是在极寒环境下人们,或是说猎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是,一个用笔用文字,一个用摄影机用画面。但是同样带来震撼。作家笔下,万物都参与人类的生存考验,作家对西伯利亚那广袤土地上的生灵的描写浸透百般柔情,说是与人物分庭抗礼也不为过。电影中,镜头更多关注人在自然中,其他的要你自己去体会。书中和电影中一样的,是人面对自然的坚强、智慧,没有这个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如果说《鱼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的不易,《快乐的人们》却用快乐凸显命题,虽然其中更多的还是艰苦,快乐往往是历尽艰难后短暂的停歇,之后人们又要回到那个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生死考验的地方去。自然和人,就这样相爱相杀,不是你征服我,就是我征服你,未知的恐惧只有用智慧和勇气来征服。

看后短评:其实通篇都是生存之难,艰难中却饱含生存智慧,不以为苦,却在自由和对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快乐,是为快乐的人们。意想不到的快乐,充满哲学思考。

一次别离

这部电影也看呆了,剧本好得不得了。所有的台词都是那么自然,但是对于灵魂的拷问却不动声色的渗入每时每刻。的确这是一个被宗教信仰浸润的民族。感觉没有什么浪费的剧情,所有的都是在一步步设问,一步步追问,你是怎样看待灵魂的,你该怎样诚实地对待自己,你对宗教的信仰有那么真吗。奇特的是,所有那么大的命题,却都是在极生活化的场景中铺开的。不管你在脑中想得如何天花乱坠,你是否有直面对生活的勇气,马上就见真招。那些信仰是否能帮你处理生活中的难题,你是如何对待那些难题的,它是否合乎你的信仰,还是为人性的吊诡找一个理由。佩服导演的诚实与勇气。其实,信仰的拷问不在高处,就在生活里。

看后短评:剧本好,对信仰的拷问步步紧逼,演员都很真实自然,在日常中却有着戏剧化的张力,很好看。既关于现实人生,也关于心灵。

热天午后

热天这个背景的元素,为剧情的慌乱做了很好的一个铺垫。所以始终汗流浃背、一脸狼狈的银行劫犯,为这部片子定下了一个有些诙谐的调子。阿尔·帕西诺演出的既不高大也不威武也不凶狠的劫匪,对不起,你是来搞笑的吗?还真可能是这样。但是,他就是这一个劫匪。整部戏更像是一个闹剧。把抢银行拍成闹剧,还不乏喜剧色彩,就是这部戏最吸引我的地方。阿尔帕西诺作为本片的灵魂人物,把这种慌乱戏谑表现得格外传神。1975年的美国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看后短评:阿尔·西诺那天真惊恐的大眼睛撑起整场戏,怎么找到这个状态来演绎的大神。啊,好演员你可一直看着他也不厌倦。没有瑕疵。

海边的曼彻斯特

一个人麻木的活着,之后片子层层剥开伤心往事。哀莫大于心死。本片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表现的克制与生活化的琐事的堆叠,即使不触及,也可知过去未曾离开。沉默比声嘶力竭更有力量。

看后短评:令人感动,闪回很喜欢,深入骨髓的哀伤就是看起来淡淡的,不肯给个完满结局才更像生活,人物不同性格的碰撞都那么自然,曼彻斯特就像一幅有故事的油画,那平常不过的也是有故事的人,平淡却张力始终。

八月照相馆

片子里最出彩的是韩石圭,一直许久之后,想起的还是他的样子。那部片子还留下了那个年代的感觉,经由演员的表演和片子的节奏,一些都是舒缓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一切发生的还没有那么快,就像雨天滴滴答答的小雨,可以坐下来慢慢想一想,慢慢去品味,生老病死也不外如此,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了,那淡淡的微笑便是给予生活最好的礼物吧。

看后短评:这种不动声色的演出,现在看来有些破旧的场景,1990年代的韩国也跟我们那时候差不多么,淡淡的情愫却很动人,韩石圭的静气很好。

天堂陌影

第一次看贾木许,影像的清冷与凛冽,别具一格。抹去了年代感,看不出环境,有两个人就只有两个人,世界都不复存在了。何以这样拒绝周遭,于是也自成一体。

看后短评:干净利落。虽然很简单,但还是有一种迷人的味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口冰冷的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