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神题”火了!“最强大脑”纷纷支招,博士爸爸轻松应对

 残月照亮夜 2018-01-28

近日,一名博士爸爸晒出一道小学数学“神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这名博士爸爸说,这道题孩子最初给出的答案是“14”,但用“Dijkstra算法”讲解后,可以得出另一个答案。

有意思的是,这条微博的评论区简直成了“最强大脑现场”,“Dijkstra算法”、“Bellman最优性原理”、“最短路径算法”、“动态规划”、“标号法”……这些看上去就让很专业的算法和原理,被计算机、工程、通信等等多个专业方向的网友们用来解决这道小学数学题。

这道小学题难倒不少大学生

乍一看这道题,很容易找到若干条费用总和为14元的路线,但从题目要求本身出发,这并不是正确答案,一条看上去颇为“迂回”的路线才是。“最强大脑”纷纷支招。

我们联系到了晒出这道“神题”的博士爸爸,他认为,对于这道题合适的教法是,“把Dijkstra算法掰开揉碎了讲给孩子听,同时把里面的原理讲出来,很容易懂”,他说,就这道题而言,“理解一下最短路上每一段也最短的原理,掌握一下逐级扩展的方法,普及一些算法的原理,这对孩子就够了”。

知识点来了!记笔记的同学请准备:

Dijkstra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狄克斯特拉于1959年提出的,是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的是有向图中最短路径问题,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具体到这道题上,就是计算出从昊昊家这个起点,到路程中每个节点的最优解决方案,一个个推进,并最终得到到达游乐园的费用最低方案。Dijkstra算法一般通过代码实现,在解决这道题时,还需要孩子灵活运用自己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这位博士爸爸还列出了这道题中“从昊昊家到游乐场”的路径总数,共391条,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难以用纸笔来枚举的数字了。

这道题引发了网友的讨论,除了贡献各种各样的解法外,也有不少人思考,该如何给孩子讲解这道题,毕竟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自己的父母和小学阶段的老师,都很难掌握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算法和原理。

我们也联系了一位小学教师,询问她对于这道题目的看法,她说,如果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这道题,会先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方向的路径、每段路径大概花费,然后进行比较,比如直观的感受是,上下两条路径所需段数最少,可以先做计算、比较;也可以先引导学生把花费较少的路径(如1、2、3元)标注出来,看能否连成完整的路径。

如图所示,红色的为花费1元的路径,蓝色的为2元,灰色为3元,全部标注出来后可以看到两条完整的路径,分别为13元和14元。但这位教师也表示,“(得出13元的路径)这样解答没错,但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像这样走一段转回来再走。现在倡导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有用的数学。”

认真的讨论之外,也有一些脑洞清奇的网友留下了各自有趣的“解法”,是否有你中意的那一款

小学“神题”屡见不鲜,也常常看到不少高学历父母吐槽,“解答娃的问题用尽毕生所学”,难倒大学生,甚至难倒老师,许多人会困惑这些“神题”的意义。

有人说这是出题者考虑不周,也有人说,站在孩子的角度,其实在他们的年纪,并非一切问题都需要理论的解答,重要的是找到他们能理解的解答方式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给孩子讲这道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