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八旗制度究竟怎么回事?

 半山翁丁亥 2018-01-28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林小静

清朝的八旗制度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两个是清太宗时创建的,主要是出于壮大军事实力的需要。蒙古八旗的旗制与满洲八旗一样,汉军八旗的旗色与满洲八旗相同,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镶黄旗的旗子在黄色旗上面镶上红遍,镶白旗的旗子就是在白色旗子上面镶红边,镶红旗的旗子是在红色旗子上镶白边,镶蓝旗的旗子是在蓝色旗上镶红边。八旗最开始是军民合一的组织,战时出征打仗,平时主要从事生产。清军入关后,八旗逐渐脱离了生产,成为军事组织,八旗还可细分为京师八旗和和驻防八旗,这是按照驻防的区域来划分的,前者军队大多驻扎在京城周边,后者的军队分布在全国各军事重镇。虽然清朝后来发展出了一支主要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但八旗军的待遇和地位远在绿营之上。八旗的最高长官是都统,官位从一品,也就是九品十八级官制中的第二等级。

(八旗旗帜)

狭义的八旗指的就是满洲八旗。它是在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由努尔哈赤在1601年创立,当时只有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共四旗,到后来随着领土的扩张和人员的增多,在1614年正式扩为八旗。在最开始的时候,上三旗是镶黄旗、正黄旗和正蓝旗,但多尔衮统领的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随着多尔衮势力的扩张,于是在顺治初年逐渐形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上三旗地位。

(多尔衮)

上三旗都是由皇帝亲领,侍卫皇室的人员就是从这三旗中挑选。很多清朝皇室成员都属于镶黄旗,比如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正黄旗的人数是所有八旗里面最多的,总人口大约在15万左右,康熙时期的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正白旗则出了不少的文人,最著名的当属创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曹雪芹。其余五旗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统领,正红旗的人数是八旗中最少的,差不多有11.5万人,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近代文学家老舍等人就是属于正红旗。

(八旗铠甲)

清代的八旗制度发展到后来,腐败滋生,战斗力远不如绿营和后来居上的湘军、汉军。随着清王朝的覆没,八旗制度也随之消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