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油腻男与保温杯

 风吟楼 2018-01-28


文/欧怀琳

 

长冬已至,燃气未足,捧一杯热茶是不二的选择,若论出行方便携带自然是保温杯了,尤其是前两天突然转冷的时候,保温杯更是居家旅行必备神器。虽然黑豹给保温杯添上一股中年男子浓浓的油腻,但是历史上的保温杯并非以油腻见称,即便使用者中不乏中年男子。


黑豹

 

考古学家在古罗马庞贝城废墟中,曾经发现了一个双层容器。这个容器可能就是保温瓶的前身。山西省侯马市也发现一个具有保温功能的陶杯。经文物专家鉴定,该陶杯应为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的器物。这个罐形陶杯为细泥黑灰色陶质,呈半枣核形状,外套一个平折肩陶罐,陶杯与陶罐之间中空,明显具有保温的效能。


双层陶罐

 

至于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保温瓶的发明者叫詹姆士·杜瓦爵士,他是英国的一名科学家,主要研究极低温度的液体。在1892年,杜瓦被邀请到英国科学研究所将“液化气”的课程。为了使教学更好的进行,在去之前他让一个叫柏格的玻璃匠给他制作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并用水银涂满两层胆壁,使热量的传递大大减少。然后他又抽掉了两层之间的空气,于是真空瓶出现了。这只真空瓶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温瓶。此保温瓶被称为“杜瓦瓶”。这种瓶直到1912年才由德国人引进中国,这种神奇材料初抵中国时价格昂贵,只有官家和有钱人消费得起。直到1926年,上海建立首家中国人自己的热水瓶厂,玻璃材质的热水瓶才得以普及。所以早期的现代保温瓶和官家与有钱人联系在一起,这些人除了部分的官富二代,白手起家的基本人到中年,所以我们现在把保温杯和中年男士联系到一起还真没毛病。

 

关于油腻,网友总结了油腻中年男的几个主要特征:戴各种串,穿唐装僧袍类的服装,留长发留胡须,保温杯泡枸杞,大肚子,开始谢顶,皮带上挂钥匙,鼻毛外露,不剪指甲,戴金项链、聚会的时候朗诵诗歌,然后就开始哭……

 

1912年之前的中国人有什么样的“保温瓶”呢?战国时期就有了的双层陶杯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保温容器首先出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侯宫廷就有一种能保温的器皿——鉴缶。它是由内外两个罐子构成的套件,外部为鉴,内部为缶。把食物放在缶里面,在鉴与缶的空隙中,夏天加冰、冬天加炭火,用盖子合严就可以保温了。


鉴缶

 

直到唐朝,我们喝水都是用瓶,然而并不保温。可惜的是唐人比较佛系,李翱就说出:“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因为佛系也就没有必要发明保温杯了。不过油腻这个词倒是在唐朝第一次出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方》都提到油腻这个词。


水在瓶

 

最接近现代保温瓶的设计出现在北宋,又称“暖水釜”。《夷坚志》说宋徽宗想以黄金衬托紫流离(玻璃)胆瓶,后来工匠就用水银来包裹金箔使之附着在瓶子的内部。这大概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暖水瓶了,胆瓶其实不大,称为宋代保温杯也无不可。不过这是豪华版的保温瓶,普通人用不起。


宋代胆瓶

 

宋徽宗穿的不是唐装僧袍而是道袍,不过这也算和油腻中年男沾了边,再配个自己发明的保温杯就十足的油腻中年男了。


宋徽宗弹琴图

 

《夷坚志》还有一条记录说张虞卿(南宋人),居西京伊阳县(河南省汝阳县的旧称)小水镇。得黑色古瓶于土中,就用来插花,偶然发现瓶子有保温功能。后来打碎了,发现与平常陶器无异,但夹底厚几二寸。就是说平民版的保温瓶在南宋之前其实就已经出现,只是后来这样发明失传了而已,这个瓶子可以看成是战国保温陶瓶的改良版。不过既然是失传,就证明用的人不多,属于高端人群的标配。


双层容器构造

 

宋朝是个出油腻中年男的年代,除了宋徽宗,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个典型的油腻中年男,这个人不只带手串,还写过手串诗,那时候叫经珠,其诗有云:

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

 

免不了的还有一个装了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大肚子。其妹还说他的胡子:“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配个保温杯泡上枸杞和生姜,念两句诗和远方,活脱脱一个北宋油腻中年男。


油腻图

 

夹层式保温杯不能流行起来,除了制作工艺费时,没法大规模生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发明了更简便的工具。这个就是藤编或者木质的茶桶,古人出行时会把茶壶放在藤编或者木质的茶桶里,然后在茶壶和茶桶之间的空隙处再塞上棉花碎布等物品保温。我国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在这期间发现并利用棉花的隔热功能也是可能的。藤,木和棉花原料来源更多,相对于夹层式保温杯更容易制作,确实是居家旅行必备良器。虽然携带起来没有那么便利,可是我们有的是人,土豪们出行是不会自己提溜着笨重的茶桶的,自然有仆人代劳。土豪们感觉上并无不便,甚至还可以借此机会炫富,何乐而不为?所以这一形式的保温杯就传承了下来,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消失的竹壳热水瓶,正是古人藤编茶桶的延续。实际上茶桶和现代保温杯其实和平共存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只是最终被更便捷高效的保温杯统一了天下而已。


各种藤编茶桶


木质的茶桶

 

当然用藤编或木质茶桶的都是低端中年油腻男子,唯我大清诸皇上(尤其是电视剧里那些假皇上),喜欢玩手串,再在龙椅上摆个保温杯就可以称霸中年油腻界了。


油腻的乾隆

 

不过我大清也有不油腻的皇上,例如下面这位,人家用的就是陶瓷杯。


拉倒吧,朕的大清都亡了,保温杯有什么卵用?

 



参考书目: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524/109930.shtml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303/c372330-26628041.html

陈思浩.我国保温瓶工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玻璃与搪瓷,1982(1):46-49+67.

徐定安.中国保温瓶工业发展史与21世纪保温瓶发展前景[J].玻璃与搪瓷,2016,44(1):42-47.

邱靖涛,熊小虎.浅谈日用保温容器的沿革与发展[J].玻璃与搪瓷,2017,4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