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薄名利,返璞归真

 为而博学 2018-01-28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暑期读了些古诗,这首让我比较沉迷。初读觉得其优美,细品则令人回味。每每闭目轻诵,我仿佛置身其中,嗅到了一丝丝花香,听到了一阵阵鸟语,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安静下来,你就能看这样一幅景致:

喧闹的都市中车水马龙,一位清瘦的老者,在街边的陋室里独居,或吟诗抚琴,或小酌几杯,过着简朴而怡然的生活。屋外的繁华,仿佛从来与他无关。友人问:喧哗凡间,先生因何如此淡薄与悠然?答曰:心远地自偏。

好一个智慧的回答!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原来人生的真谛,竟藏于心灵的感悟之中。静不下心自然燥热;心不在功利自然远离世俗纷争。原来如此!

后园的菊花生机勃勃。采几支菊花在手,老者悠然地眺望远处的青山。郁郁葱葱的山林中,鸟儿在落日的余晖中归巢。隐约中,他似有所悟,却发现语言已无法表达此刻的心境。

“欲辨已忘言”,诗人的心境和感悟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样,面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千古名句,我觉得用无论什么文字和辞藻来描述都显得苍白庸俗,索然无味。这份悠然,是人与山的融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此时此刻,我感受到的是轻拂的山风,飘逸的菊香和飘荡在诗人的耳边、山水之间的优美旋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座佑铭,而诗人则用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用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和高远的意境,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深蕴的哲理。这,才是这首诗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