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社会发展

 mrb8 2018-01-28

2015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强力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505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31万元,增长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第二产业增加值353331万元,增长1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2%;第三产业增加值287098万元,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455元,增长10.1%。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950万元,同比增长7.3%。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75.6%、42.9%、0.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7159万元,同比增长11%。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同比增长45.3%、23.9%、8.9%。

二、农业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9232公顷,比上年减少1815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7415公顷,增加9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199公顷,增加87公顷;甜菜种植面积5254公顷,增加105公顷。在粮食种植中:小麦种植面积3533公顷,增加1100公顷;玉米种植面积29181公顷,减少543公顷;豆类种植面积1490公顷,减少1063公顷。

粮食产量258500吨。其中:玉米203464吨,增加6202吨;小麦16562吨,增加3863吨;豆类1599吨,减少3337吨;薯类11456吨,减少11546吨;油料21159吨,增加2389吨;甜菜266253吨,减少5320吨;蔬菜及食用菌90944吨,减少68521吨。其它农作物总产量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减。

肉类总产量21361吨,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6529吨,增长-11.4%;牛肉产量4725吨,增长1.7%;羊肉产量8577吨,增长4.4%;其它肉类产量1530吨,增长8.5%。年末生猪存栏9.2万口,增长-9.8%;生猪出栏8.23万口,增长-3.4%。禽蛋产量3299吨,增长0.7%。牛奶产量31001吨,增长-15.7%。年末全县家畜存栏61.5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75364头;羊存栏39.11万只。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34公顷。全年木材产量1万立方米。

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3.6万千瓦,增长7.7 %。机械耕地面积85.6万亩,增长-4.9%;机械播种面积89.8万亩,增长-5.1%,机械收获面积28.8万亩,增长7.9%。全县农牧机械化经营总收入9029万元,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0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实现产值1195714万元,增长1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373.7万元,增长14.4%;实现利税48846.7万元,下降40%;实现利润33069.7万元,下降49.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3201万元,增长12.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5163万元,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1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802万元;第二产业投资564480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21198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6745万元,下降81.7%。其中:住宅投资5365万元,下降4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00万元,增长4.2%。

五、能源

经初步统计,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63.41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13.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为13.16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万元GDP能耗下降5.94%,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二五”进度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15%。

按工业行业门类分,轻工业综合消费量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56%,重工业同比下降11.57%,采矿业同比下降7.43%,制造业同比增长25.83%,热电供应业同比下降19.32%。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0942.72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789.72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4.37%;第二产业用电量26820.85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5.51%。其中:工业用电量26665.6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4137.21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194.94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0.02%。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338万元,比上年增长8.2%。按销售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9840.1万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6498.3万元,增长10.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55809万元,增长6.3%;餐饮收入40529.4万元,增长21.9%。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4.0%。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457.141公里。

全年全社会货运总量220万吨,同比增长3.8%;货物运输周转量1931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6%。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旅客运输周转量1382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077万元,同比增长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同比增长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万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互联网用户达3.5万户,同比增长16.7%。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3万人次,旅游收入35000万元。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2658万元,比年初增加68171万元,比年初增长14.0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03361万元,比年初增加44877万元,增长12.52%;单位存款余额149283万元,较年初增长23290万元,增长18.4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0616万元,较年初增加8254万元,增长2.2%。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930万元,同比增长30.2%。全年支付各类险种理赔款及给付2363万元,同比增长4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中1所,招生1201人,在校生3598人,毕业生1475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691人,在校生5656人,毕业生1963人;小学16 所,招生1651人,在校生10855人,毕业生1655人;幼儿园26所,入园人数1295人,在园人数4095人,离园人数1734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7万元,同比增长45.3%。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家。其中:业余文艺团体2家。婚庆礼仪公司11家。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歌舞厅12家。网吧20家。

全县调频广播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县数字电视用户达50000户。全年共放映数字电影1340场次。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5个(不含诊所和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防保站8个,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所各1个。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185张。其中:医院888张,卫生院267张,妇幼保健所30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75人。其中:医院687人,卫生院232人,其它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6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56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504元,增长8.40%。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9元,同比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6133元,同比增长5.88%。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5.55%,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34%。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500人,同比增长4.5%。基金征收3.2亿元,同比增长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6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156人,同比增长5.5%。各项社保待遇累计支付3.2亿元。其中:离退休人员14500人,发放养老金3.2亿元;享受遗属补助人员396人,支付待遇48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24449人,发放养老金1001万元;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3341人,发放养老金2247万元;工伤保险享受待遇人员3608人次,支付各项待遇1007万元。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546人,同比增长10%。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035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 39511人,分别增长2%和8%。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235万元,支出6953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基金7702万元,支出571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入基金1533万元,支出1241万元;职工生育保险收入基金450万元,支出113万元。

年末全县城乡低保对象27504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7580人,农村低保对象19924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对象补助资金7969.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补助金359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金4371.6万元。全年共投入12947.2万元用于民政民生工作。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县耕地面积78667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9333公顷。全县森林面积152593公顷,森林覆盖率38.8%。

全年全县开工探矿项目25个,完成钻探4920米、槽探390立方米、井探42米、巷探2250米、物探20平方公里,完成勘查投入1052万元。

全年县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天数297天。全县各饮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