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一心不动 才能克制情绪

 xls202 2018-01-28

南怀瑾国学智慧

学习修身、齐家、育人、立业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人王阳明,一心不动


为什么说阳明心学的根本是“一心不动”?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展现得最是明白——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更诗意的表达,便是王阳明那个有名的公案——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千古心学,正是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心之体则原本“同归于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如如不动,心学所说的“不动心”。


能够不动心,则是对心灵最终的安顿,对人生最终的救赎。



王阳明书法


一心不动,才能不忙


现代人为什么这么忙,人忙心更忙?王阳明早已告诉了我们——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人忙源于心忙,心忙源于没有落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本体之心上,失去了那个主宰,心于是就乱了。说白了,忙的本质,是心乱;心乱的缘由,则是心浮。这就是所谓浮躁。


怎么办?王阳明同样也说了——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明明在吃饭,脑子里却在思考焦虑着别的事,根本无心吃饭、影响胃口。长此以往,身体慢慢垮掉,精神也在慢慢消磨,事情在这种心浮气躁之下更是难以做好。


这背后是心忙惯了,那么就要慢慢止住这种惯性。如何止住?做任何事,就努力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眼下的事,不胡思乱想,不焦虑纠结。如此则不仅精神能得安宁,事情也更容易做好。这就是“收摄”,需要练习和慢慢来,日久自见功夫。



王阳明书法


一心不动,才能克制情绪


情绪是每个人的大敌,坏了心情,也坏了事。每个人都知道要克制情绪,可总是做不到,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办法,王阳明也告诉了我们——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收敛得,愤怒嗜欲正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这句话提出克制情绪的三种情境和三个对治之法:放纵时忍默,任性时收敛,愤怒时消停。听起来似乎谁都知道,其实王阳明实实在在告诉了我们两件事。


这三种情境,正是情绪最容易失控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三种典型时刻。而我们之所以容易被这三种情绪牵着鼻子走,是因为不自知。假如我们身处其中时能够意识到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时刻,那正是悬崖勒马的转机所在。


之后,你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这并不简单,因为人最容易在做不到时放弃,听之任之。王阳明之所以说“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既是在说一个事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这点,你不去做,就是无能和懦弱。


然后他还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办法——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情绪来了,你只需要知道情绪来了,觉知着它,然后就随它去,不必有压制之类的心思,然后情绪自己就会慢慢平复。这跟佛家修行的观照法一脉相承,原理则是情绪只能在人不自觉时才能绑架人,一旦自觉主导人的便不再是情绪,而是这自觉的意识了。


这也需要练习,功夫越深效果才能越大,最后就是不受情绪左右。而且要有一种意识: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修心的好时机。正如王阳明所说——


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


“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王阳明如是说。他自己就是。



王阳明书法


一心不动,才能踏实做事


俗话说人要磨炼自己的性子,一心不动的境界也是磨炼出来的。磨炼的方法,王阳明认为是“做事”——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这就是心学最伟大的地方——将出世和入世打通为一体。所以不必再纠结是入世还是出世,是要精神还是现实;王阳明的“事上磨”告诉我们,入世就是修行,不动心便是出世。


一言以蔽之:以入世事,炼出世心;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