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处处有“迷宫”(下)

 草篮子 2018-01-28

上期,以《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制作方发布的“中国处处有迷宫”版系列海报为契机,小编和大家一起领略了哥窑爆发出的特殊美感,充斥着天人合一思想的窗棂带来的穿越时空的美好祝愿,记载历史的竹简搭起的古今桥梁,饱含祥瑞的祥云墙雕传递出的美好祝愿。


向左滑动查看“中国处处有迷宫”版系列海报


今天,小编继续与大家一起“迷宫”探秘,开启西夏铜官印活字印刷术中秋月饼传统锦绣之旅。

西夏官印

西夏官印均用西夏文镌制,有 6字、4字、2字三种,绝大多数是 2字印,汉译“首领”,其篆法变化多,奇诡难认。这些官印,大都是具有世袭身份的族长、领袖所使用,他们在西夏政府或部族中担任相应官职,印体大小与官品高低亦成正比。官印背面多数有用西夏文刻凿的年款,完整者包括某王年号、干支、某年三个部分,有的或省某王年号,或省干支。西夏官印印面的标准形状应该是长宽相等的正方形,印背正中有一长把形橛纽,橛纽底部有一小穿,为印绶绾结之处,橛纽顶端刻一西夏文“马”字(即汉语“上”字),以指示印文方向。西夏官印形制特殊,方印圆角,印文基本以对称形式排列,根据字数多少呈现上下对应,左右对分。其铸造精美,做工考究,印文用笔圆润浑穆,笔画转折处不露棱角,线条曲折相叠,涩拙厚重;印面满实,布排整齐规矩,寓动于静,庄重中蕴含了灵巧,具有厚实朴茂之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印章史写上了重要的一笔。

 

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字印刷最难也最精妙的部分就是反写字和刻字,这需要匠人几十年如一日积攒下的深厚内功,一笔一画、干净利落、力道均匀、精准万分。将墨汁在刻板上反复刷涂,待字模吸饱墨汁,将纸覆盖在上面,轻轻按压,缓缓揭起,一张布满清秀文字的纸张就展现在眼前。活字字体主要有宋体、正楷、仿宋、黑体4种,另有隶书、魏碑、美术体等不同风格的字体多种。宋体整齐清晰、正楷端庄方正、仿宋秀丽悦目、黑体醒目易认,每一个字无不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秀丽多彩。


中秋月饼

月饼的独特在于其金黄色的外皮上烙印着特殊的花纹,这些各色迥异的花纹不单单是装饰,每一种都来自中国独有的传统纹样,除了精致以外,更有美好的寓意,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就将中华文化传承至这一块小小的点心之上。而创造出这些美丽花纹的正是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月饼模由硬木精雕细琢而成,一块普通木料在匠人手中经过画模、凿坑、雕刻、打花、出边、打磨等近十道工序,花费好几天工夫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模具。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历经百年仍韵味犹存,是凝结我们民族情感的实用器和艺术品,是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月饼模在成为一种日渐罕见的精美收藏品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千年中秋文化的传承与见证,被人们称为“生活木版画”。


传统锦绣

丝绸是一项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并从东到西、从陆地到海洋铺设出了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和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绣锦的出现,更将丝绸审美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蜀锦图案华美,精湛高贵;宋锦花纹精致,色彩典雅;云锦色泽光丽,灿若云霓;各有特色,美不胜收。苏绣平齐细密,素雅柔美;蜀绣针法多样,疏朗明快;粤绣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湘绣丝绒结合,形神兼备;绣花朵朵,各有其美。“锦”与“绣”的完美结合便诞生出了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图案最华丽和最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因此锦绣被称为“美物之首”,其对传统文学、色彩认知和国人审美的影响延续至今。

 

无论是瓷盘的裂纹、窗棂的木格,还是卷起的竹简、墙雕的云纹;无论是是官印上的篆刻、随意变换的活字,还是诱人的月饼、精致的绣锦,这些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看上去都如同深不可测的“迷宫”,在欣赏它们美丽的同时更要意识到,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传达的文化精神是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与传承的。中国处处有“迷宫”,而“迷宫”深处的奥秘则需要我们慢慢探寻。

[1]李彤.西夏官印略说[N].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2]田建平.关于毕昇及其活字印刷术[J].宋史研究论丛,2006(07)
[3]胡静.锦绣河山——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织锦与刺绣[J].中国西部,2015(31)

编辑|徐靖妮 于亚航

技术|杨会珍

为令我们骄傲的中国“迷宫”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