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宗罪: 论农资电商的倒掉!

 ARALE1g73q6y89 2018-01-28


日,有媒体报道称农商1号已经停止运营,其京东旗舰店也已关闭

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说在此之前也有多家农资电商关门倒闭,但也并没有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就如身边的饭店,明每天都有关门转让的,每天也有许多开张营业的,人们仍然该吃吃、该喝喝。然而为何这家农资电商倒闭却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呢?只因为这其中的“20亿”实在是太扎人眼!要知道,农商1号是中国复合肥领军企业“金正大”联合国家队投资20亿元打造的农资电商。作为农资电商领域的新秀,“农商1号”具有“高贵的血统”,它是由金正大集团、国内大型基金和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同时,中国邮政集团深度合作全面支持。这么一个“巨无霸”突然间倒掉了,想不引起大家的注意都难!


平心而论,我本人对农资电商平台是持中立态度的:既不讴歌赞颂也不一概否定。

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合理”。汽车、电子、贸易、快消品、建材、信息等已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快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农资也深在其中,互联网时代谁也不能置身度外。

 

本文意在以农商1号并结合其他农资电商为例,剖析一下当前农资电商平台运作失败的原因,不当之处请雅正!

一、高估了当前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一些机构统计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7%,规模为2.01亿,预计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但是这个数字好像通指的是农村上网的所有人,众所周知,现阶段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为50后60后70后,这类群体的人他们大多不懂互联网,更别说通过互联网买种子、化肥、农药了。这些人能够自己在网上购买农资的恐怕连10%都不到甚至更低吧。这些基本数据都是错误的,那么参照这个数据做出的方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农户对网购农资付款模式的不适应。农户在农资店购买农资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赊销,但是在农资电商平台购买农资就一定要现款交易。长久以来农资经销商就对农户赊账颇感头疼,但这正也说明当下农资销售行为中赊销是一种必然因素,而且这种赊销行为在短期时间内不会消失。尽管大家都不愿意赊账,但是对于农户来说谁赊账我就多买他的东西,谁不赊账我就少买甚至不买他的东西。

    但是农资电商却是现款交易不赊销,这就等于把一大部分农资需求者拒之门外。不要忽视这个因素,农资赊销在农村存在至少30%以上的比例甚至更高。

三、农资电商忽视基础工作,多数急于求成。受购物习惯的影响,摸不着的东西即便是功效再强大,农民也不会相信。农资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资商品是特殊的商品,农户购买农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需要技术指导的,这个技术指导贯通于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而农资电商恰恰在技术服务这个环节是个空白。农户就是农户,他们不是植保专家和土肥专家,买什么样的药买什么样的肥以及怎么用他们不是很了解的。去农资店购买农资会得到店主的指导,而在农资电商平台购买农资是你买什么就下什么单,在适用这一点上是脱节的。

    多数农资电商平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没有找好、才导致其快速沉没在农资这片浑水中!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低产出、周期长、回报率低的项目,要持久战,想快速获益很难。但是纵观目前所有农资电商都是奔着短平快而来的,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挣更多的钱。如农资电商平台对外宣称“三天打爆XX市场”,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农资电商服务三农不是玩游戏,绝不是空喊几句激昂人心的口号就能凑效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搞电商只有把基层技术服务搞好才能成功,但是基层技术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谁忽略了基层零售商的能力,谁的东西不接地气)恐怕再有几个20亿也不够吧!

四、物流配送成本高不方便。据说农商一号走京东模式,京东是赔了好多年才建立起现在的物流基础,农业要建物流模式肯定比城市物流的费用大的多的多,哪有那么大产值?为了解决农民不懂、不信任的难题,农商1号选择了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道路。就像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一样,农商1号也在县镇开设线下店,有专门的人员教农民在线上购买农资,下单成功后,由邮政或京东的物流将所选商品配送至农户家中,这样还是费尽一番周折的。

多数农民都没有预防病虫害的意识,一般都是作物有病或者有虫了才去买药,买了就打,买了就用。而发现了病虫害再到电商那里下单,最快也要等三天两后晌,购买的药品才能到,等到了天气情况又不适合打药了,这样就把事给耽误了。别说就只便宜那一点钱,就是白送人家也没时间等,还不如到镇上买一点药一喷就完事了。至于肥料,那么重,算上运费,估计比镇上卖的还贵,再一个现在地都不多,买一整袋用不完,放到下一季又失效了,到镇上用多少买多少,方便,所以化肥它更没有竞争力了。叶面肥和微量肥等,农民没有用过,都不愿意试用,所以销量也好不了。当一个商业模式不能满足它的消费群体需求的时候,不能解决它的消费群体的问题的时候,最终会被它的消费群体抛弃,最后的命运只有倒闭。说明这个模式建立前就没有做足深入的调研和走访。

五、网购农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据调研,某平台所销售的农资产品中有近80%的都是假货,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这些没有质量保障的农资产品一旦被使用到农作物上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去年就有众多企业纷纷发表声明自己的产品在互联网上下架,再在网上购买到他们的产品一律视为假冒伪劣,并且由此产生的损失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

    和一般商品不同,农药、种子、化肥出了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影响到农户一茬甚至一年的收成。所以一些种植大户还是比较倾向于去当地农资经销商的实体店购买农资,因为即使出了问题也有个具体对象负责,而通过互联网购买心里就没有底儿了。


六、资金链断裂。笔者有个朋友就在某农资电商平台任职,据他说,他这几年参与过几个农资电商的流通操作,个人觉得钱烧的太可惜了。几乎每个农资电商的目的都是奔着数据极速增长去的,看数据不看实际的经营状况。盲目扩张、好大喜功的背后是巨大的一个坑,极速的数据增长背后是资本的极速损耗,后期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很多看上去红红火火农资电商平台表面风光无限,但很多却在瞬间陨灭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七、农资企业的不支持。由于互联网农资销售区域的不确定性,常给线下农资代理商带来冲击。一些企业由于对互联网农资销售还在持观望态度,所以对线下代理销售渠道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互联网农资销售却打破了这一平衡,串货、砸价常而有之,农资渠道商纷纷上书生产企业:再若在互联网上销售,我们就撂挑子不干了。这绝不是气话,在众多经销商的联名上书压力下,多数企业权衡多方利弊纷纷把自己的农资产品下架。没有了知名企业的知名产品来站台,农资电商显然失去了客户的吸引力。

八、新产品推广乏力。老产品好卖不挣钱,新产品挣钱不好卖。多数市场成熟的农资品牌在线下渠道上也是成熟固定的,为了维护自身和代理商利益,这些农资产品不愿意放在网上销售。农资电商也是要挣钱的,市场成熟的产品厂家不让在网上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挣钱就要多卖新产品。然而一个农资新品的热销离不开线上、线下的大力宣传推广、实验、观摩等,而在新产品线下实验推广这一点上,对于农资互联网平台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瓶颈。

 

九、取缔中间商不可取。有相当一部分农资电商平台就是打着取缔中间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噱头吸引农户购买产品的。他们认为在整个农资销售环节中中间商赚取的利润过多,如果把中间商取缔直接和农户对接的话,不但农户会降低很大的购买成本,而且自己也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农资电商们却忽略了零售商的生存技巧(赊销)有强大的生命力。农资中间商起着重要的承上(付款、配送中转)启下(赊销、推广、服务)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农资中间商们是一群打不死的小强,这是现实,无法更改!

十、农资电商不做农资。这个结论咋一看可能令人瞠目结舌,实际上也好理解。有相当一部分农资电商表面看来是做农资网上销售,其实不然,农资电商销售平台只是幌子,而本质玩的是资本运作或套取相关资金支持。它的本意就不在农资销售上,所以农资销售做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