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

 lixj1028 2018-01-28

熟稔历史的人都知晓,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后对待功臣极其严酷,能得善终者仅徐达、常遇春等寥寥数人。不过,当众多开国功臣都在为自己性命担忧时,有一个人不仅不用忧虑自己的安危,甚至还成了明太祖依为股肱的南天一柱,这个人就是沐英。

沐氏家族自沐英受封为西平侯起,世代承袭西平侯、黔国公等职,镇守云南直至明朝灭亡。可以说有明一代三百年,沐氏一族亦镇守云南三百年,同大明国运相伴始终。同为大明开国功臣,为何沐英就能逃过被杀的厄运,并获得世代镇守云南的殊荣呢?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一、“父子”之情,关系非凡

沐英姓沐,朱元璋姓朱,为什么说沐英和朱元璋会有“父子”之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沐英少年时便为朱元璋的养子,自幼年起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讨。沐英八岁时父母双亡,一日被行军途中的朱元璋撞见,朱元璋见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便收其为养子。此时的朱元璋虽已25岁,但长子朱标尚未诞生,故收养沐英后,朱元璋第一次品尝到了作父亲的味道。是故,朱元璋对待沐英也是极尽宠爱,不仅赐其”朱“姓,令其随侍左右,更是同床共枕,日后沐英虽然复姓“沐”氏,但朱元璋依旧认为其是朱家子孙。

正因沐英与朱元璋的“父子”之情,加之沐英自身也文才武略,故深的朱元璋的赏识与信赖。洪武十年,沐英因征西有功,被封“西平侯”,同时朱元璋更颁下铁券,令沐家可世袭西平侯爵。四年后的洪武十四年,沐英领军进入云南征讨元朝残部及诸反叛土司。洪武十六年,云南平定。朱元璋念云南初定,需一员大将镇守安抚,沐英凭借其与朱元璋的“父子”亲情,自然也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留守云南,自此开创了沐氏家族在云南的统治。

二、身份特殊,忠贞不二

沐氏家族可以世代镇守云南,其特殊的”养子“身份,也为沐英加分不少。明初为防范北元残余势力,分封诸王镇守边疆,这些王爷均手握重兵,是名符其实的藩王。尽管他们能够为国守边,可反过来也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兵力,争夺皇位。日后的燕王朱棣就正是凭借藩王起家,夺了侄儿的帝位。因此,朱棣夺位后,大行削藩之策,令诸王成为只有王爵,却无兵权的摆设。可问题来了,诸王的兵权被削了,那谁来守边呢。

这时沐氏家族的重要性便凸显,沐英为朱元璋养子,受其养育之恩,自然是尽忠卫国。沐英后代对大明亦是赤胆忠心,世间更有明亡之际,殉国者仅沐氏一家之言,足可见沐氏对大明的忠诚。正因其与皇室的关系,及忠贞不二的品质,沐氏自然也就成了守卫边疆的不二人选。同时,沐氏虽为皇室“养子”,可毕竟不是真正的皇族成员,因此沐氏并不能如朱棣一般利用“清君侧”的名义来取得帝位,这也令明朝皇室放心不少。

总而言之,令沐氏一族镇守云南,不仅不会出现藩王危害皇权的弊端,还能坐收藩王镇边的好处,明朝诸帝自是乐见其成。

三、卫国守边,藩屏中央

除上文所述的沐氏与皇室的关系,及其身份的特殊性外,沐氏能久镇云南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实用性。可以说,沐氏镇守云南就是作为皇室的屏障,为国守边。如今的云南因风景如画,盛产烟草而闻名遐迩。可在五百年前的明代,云南可是个夷汉杂糅,民风彪悍的蛮夷之地。因此,明朝宗室诸王都不愿去云南,觉得去这种鬼地方跟“流放”没什么差别,这也就间接加重了明朝对沐氏的倚重。沐氏世镇云南的三百年间,也的确发挥帝国屏障的作用,云南数次的叛乱皆为沐氏平定,保证了大明西南边陲的平稳安定。

沐氏不仅在军事上维持了西南的安定,更大力建设与发展云南。沐英初镇云南时,即大兴屯田,招纳流民,教化百姓,使云南在元末大乱中得以迅速恢复,当沐英去世时,云南上下皆为之举哀,可见其政绩之深得民心。沐英之后的数代子孙,虽日渐腐化,可也依旧实施着沐英留下的劝农桑,勤水利的政策,尚可安抚云南民心,这样也就打下了沐氏在云南的民众基础。

总而言之,沐氏家族外得明朝皇室支持,内有云南民心,加之自身对大明王朝的耿耿忠心,沐氏家族能累镇云南近三百年而家门不坠,自然在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

潘洪钢:《论明代沐氏世镇云南》,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