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到底长啥样子

 五蕴皆空如星辰 2018-01-28

要说出电子的形状可不容易,这不仅是因为它实在太小了,还因为电子表现出了典型的量子特征。

不过世界人民从来都是不信邪的,要想了解电子的真实形状,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路就是猜,当然不是瞎JB 猜,而是有理论根据的不过理论依据还存在分歧。

标准模型预言电子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了,就和我们常见到的原子图画中的一样。

原子

但是另一种理论,超对称理论则不这样认为,所谓的超对称理论比较复杂

简单说来就是,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假设存在一种尚未被发现的,能够感应电子磁场震荡方向的粒子,在电子磁场作用下,这群假想的粒子会在电子四周作不均匀的分布,导致电子负电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轻微的对称破缺,可见理论预测自己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不过超对称理论是被更多人所接受的,那就是电子应该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

但是理论毕竟只是理论,就算有再多的人支持,也还只能是假说,所以要想验证超对称理论的正确,就需要有实验的结果作为支持。

而对于电子的形状,看来也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到电子的真实形状,但是实验并不容易,要想探查如此微小的电子的形状,需要实验技术与实验的装置的飞跃性进步。

承担这一任务的,是一项称为先进冷分子电子电偶极矩研究的跨校研究项目,简称ACME

在近几年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进步,到2014 年前后的时候,ACME 的实验设备精度,达到了与可能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预测相匹配的水平,也就是说ACME 项目所能达到的细节水平,已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标准模型和超对称理论的正确性作出评判。

可以说就和第117 号元素的制取一样,ACME 的这次实验,同样是现代实验技术发挥到极致所取得的突破,那么具体是怎么个套路呢,简单说来要想了解电子形状。

大致分4 步

第一步利用微波将分子中的电子退激发,也就是把一个氧化钍分子放在微波场中,使它的最外层电子退回到最低能级

第二步把这哥们放入电磁场中,让它换个造型,变成横卧的状态

第三步使用激光对其进行重新激发,一旦被重新激发,电子就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就像一个竖直旋转的陀螺,我们知道在旋转轴与垂直方向上会存在一个夹角。

而不同的形状,这一夹角的大小也不同,形状越圆夹角就越小

所以接下来第四步的任务,就是测出这个夹角的大小,为了测出这个角的大小,电子要被重新退激发,在被退激发后,电子会释放出一个光子,其有关参数就可以反映出电子磁场的偏转角度,进而我们就可以知道电子的形状了

那么结果究竟如何呢?

可以说物理学家们真是被深深打脸了,这倒不是说测得的电子形状长得完全出乎意料,而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超对称理论看来难逃一劫了。

2014 年1 月,参与实验的科学家们得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结果显示电子是完美的圆球,误差仅为10 的27 次方分之一,也就是说电子的形状基本就是完美的,对称破缺的概率,不会超过十亿分之一的十亿分之一的十亿分之一,可能大家从这个数字上,还很难直观地想象出电子到底圆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就是把电子放大到太阳那么大,其各向半径之间的差别也不超过一根头发丝,这个结果仿佛让人们回到了2000 多年前,当时的人们认为大自然偏爱完美,讨厌不完美,但是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不完美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但电子形状的发现,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可能只会存在于古希腊人思想中的完美形状,可以说这次实验是对超对称理论的一个沉重打击,那么超对称理论就要就此终结了吗?不好说,如果物理学家们依然相信超对称理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些,能够迎合超对称理论所预言的物理机制,并对超对称理论作出相应的调整。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调整很可能把物理学家们逼入绝境,就像当年的地心说一样,虽然地心说已经和天文观测越来越不相符了,但当时的人们还是在对地心说不断地做着调整,加上一些所谓的本环。

复杂的地心说

最后加到80 多个本环,就在人们行将崩溃的时候,日心说终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如果电子形状也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

看来抛弃超对称理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当然现在就对超对称理论判处死刑还是为时尚早,因为实验结果很可能存在误差,现在ACME 的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寻找着电子的微小瑕疵。

在未来的几年内,实验精度可以提高10 倍,然后再提高10 倍,具体会提高到怎样的倍数咱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

所有理论,届时都将迎来终极大考,决定命运的一刻就在不久的将来。

所以说这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要么有朝一日,人们在电子表面找到微小的对称破缺,为超对称理论等猜想续上一命,要么电子始终保持其高冷的完美形状,令所有假设都灰飞烟灭,将物理学家推回对物质模糊认知的起点。

当然了这种模糊的认知还是和千百年前,是有本质区别的,总之世界上隐藏最深的秘密之一,就要被揭开了,还是老话,拭目以待,在这之前电子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发现,上帝决定,我们观察,最终能不能观察到就要看自我奋斗与历史进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