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药传说

 慕容715 2018-01-29

1】党参——奸商昧心卖假药、党参少女伴情郎

古时,有后生叫国才,因父患病到药铺抓药,父病未见转轻,反而日重,后请教一采药翁方知,药铺抓出的党参等几味主药全系普通草根。

国才亲自负篓荷锄,携带干粮入山寻药。行至鞋破粮绝,谷中阴风挟狼嚎,雾浓不识路,却全然不顾,野果充饥,干草扎鞋,继续上路,攀崖下渊,整整三天,疲乏已极,寻一山洞昏睡。……觉己睡于榻上,暖衾着身,一貌美少女正对他巧笑嫣然,少女问他为何独入深山,国才即将父病、遇无良商贾,买到“假党参”,为治父病独自入山采药之事对少女一一倾诉。少女闻言,对国才说:此崖之下有一百年党参,可挖出带回栽入园中,只需掐几片叶儿,与父煎服,沉疴可愈 国才听罢欣然而起,大声呼谢。却猛然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天明,国才下崖寻觅,果见一硕大党参生机勃勃。便小心翼翼以锄分土轻轻挖出。原是一人形党参,足一尺有余,形似梦中少女。不禁讶然,慢慢捧起,理顺根须,连土用树叶包好放进背篓,归家。

于自家菜园栽下党参,搭藤架遮强光,掐叶煎水给父服用,几天后父病果愈。全家皆喜,遂对党参益发呵护,除草浇水,事必亲躬。

一日傍晚,菜园步出一少女。即是国才梦中所遇。,少女越发楚楚动人,与国才结为夫妇。从此,二人共同培植参苗,采收党参,还送与四邻八里的穷苦人。过着他们幸福的生活。

药歌唱曰:党参性味 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2】白花蛇舌草山居——人乐善仁怀、白花蛇仙草相报

传说,有解毒消痈功效的草药白花蛇舌草是白花蛇仙送到人间,用以报答善心之人的。 很久以前,祁门有山农名郝祥发,为人忠厚仁善。山多蛇虫,白花蛇为甚,可入药、价不菲。故,每至夏秋之际,总有外阜捕蛇人入山捕蛇,祥发每遇即买蛇放生。 一日,忽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咳嗽不止、口吐秽脓,乡里郎中皆诊治无效。奈何,百里求医请得县城名医汪氏。汪氏于榻前悉心把脉,细询病情,不免皱眉:此病难断起因,如何可以对症,证不清,何以遣方,思忖间,因奔波一天鞍马劳顿,遂伏桌支肘小憩片刻。 忽见一白衣少女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 汪氏曰:我行医多年,诊治万千,此样病人也是头次遇见,敢问姑娘有何良方,

少女说:无妨,请随我来。说完步出房门。汪氏随之来到户外,少女却踪迹皆无,唯见一白花蛇儿蜿蜓坡旁,仰头伸舌口吐津液,液溅之处顿时长出丛丛开着白花的小草。正自看得惊奇,听得有人轻唤, 原来是祥发娘请先生吃饭把他弄醒了。汪氏说:且慢,,随我去看看再说。他们走出屋子,果见院边坡地新长出许多梦中所见的白花小草。便采了一些,嘱即煎服。

祥发服了药,顿时感觉胸宽许多。于是汪氏嘱其加大剂量续服,几日后,祥发便痊愈了。家人欣喜,皆赞汪氏医术高超,药到病除。而汪氏归至家中遍翻所藏典籍皆未见关于此药的记载,于是他感慨吟诗曰: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善人多好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药歌唱曰: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入肠、胃经。

对痈肿、咽痛、蛇伤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1/5页

3】玉竹——皇帝昏庸征民女、玉竹充食驻容颜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南宋,高宗赵构,昏庸无道。

建都临安后,他下旨徽州府遣送美女进宫,一时间徽州各府县家家人心惶惶,鸡飞狗跳。 话说徽州府歙县,有个许姓姑娘叫卉卉,年方二八,长得是如花似玉,且知书达理,与一张姓才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私定了终身。

这一天,官府来县里抓人。卉卉乘乱从后门逃出,慌不择路一阵奔跑,当觉得身后已无人追赶时,大汗淋漓的她才放缓脚步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跑进了大山。卉卉不敢回头,怕官府的人发现把她抓回去,只得一步步朝着深山老林中走去。

就这样,为了躲避皇宫的强征,卉卉一个人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一晃就是30多年。藏身的洞外生长着一片玉竹,饥不择食的她吃了玉竹的根茎,感觉不仅入口微甜,且食之润燥,胃部暖暖。久而久之,卉卉不但无伤疾不适,身体还日觉轻盈,皮肤更是光洁似玉。 但她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日夜思念着家中的父母与发小的张郎。却浑然不知世道更替,只得一个人忍受着这痛苦的煎熬。一天,她遇到了一个老猎户。老猎户好生奇怪,这深山老林之中除了毒虫猛兽,怎会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女子,莫非遇到仙女不成,当老猎户听完了卉卉的哭诉,不禁深深地感动。告诉她:世间早已改朝换代,高宗赵构已死,你可以下山回家了 于是,卉卉随老猎户回到了阔别了近35年的家乡。

此时张郎已是两鬓斑白,自从卉卉逃走后也是日思夜想,寝食难安,至今不愿另取。当他见到归来的卉卉容颜未减,青春依旧时,真是惊叹不已。二人相拥而泣,互诉衷肠。 卉卉与张郎终成眷属,过着幸福恩爱的生活。

药歌唱曰:玉竹味甘,性平微寒。具养阴润燥、补中和胃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

4】藿香——相依为命两姑嫂、霍香救嫂采香草

传说很久以前,徽州大山里有户人家,父母早亡, 哥哥从军戍守边, 家中仅有小妹霍香伴着嫂嫂相依为命。

霍姑娘年方二八,却聪慧善良,手脚勤快。平日山间地头总是不落人后,待嫂嫂体贴入微胜似娘亲,嫂嫂也十分痛爱这个小姑子。

姑嫂二人相互体贴,日子过得和美、安乐。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天气异常潮湿闷热,嫂子因劳累病倒。 霍香心急如焚,

村里唯一的老郎中却因腿疾发作无法进山采药,但告诉她:“这是中暑,并不难治,北山岙里有种带香味的草药,带回煎汤喝上几天就会好的”。

霍香怕嫂子担心,自己偷偷在第二天清晨乘嫂嫂昏睡之时去了北山岙。 日暮时分,霍姑娘身背药篓踉踉跄跄到了家。嫂嫂见她两眼发直,精神萎靡,进门便“扑通”一声,倒地不起,忙不顾一切扑上去将她扶到床上,发现霍香的左小腿已遭蛇咬,肿的老粗~嫂嫂一面大声向邻里呼救,一面毫不犹豫的伏下身去吸吮霍香伤口的毒液。 虽有邻里相帮,但终因时间过长,毒液攻心,霍香姑娘在叮嘱嫂嫂赶紧服药之后含笑死去。 乡亲们都被藿香姑娘的行为所深深感动,自发地帮助嫂嫂厚葬了她,又照顾嫂嫂用她采回的药草治好了病。为了记住小姑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嫂嫂将小姑子用生命换回来这种有香味的药草种在了房前屋后、坡边地旁,以便乡亲们中再有中暑病人即可随时采用,并亲切地称这药草为霍香

随着用的人增多,霍香也名声远播。人们把它当成防暑必备的良药。因为是药草的缘故吧,后世医家在编纂药典时,又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药歌唱曰:藿香味辛,性微温。有化湿和中,解表、解署之功效。

2/5页

3/5页

4/5页

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