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位”并不是一种思考,而是一种情绪感受方式

 茶香飘万里 2018-01-29

临近岁末,小伙伴们最关心的无非就这两件事:放假和


年终奖!


而一提到年终奖,就戳中了大家的兴奋点,一个个神采飞扬,对自己能拿到多少奖金充满了期待,甚至早早在心底做精心的计划和安排。没想到……老板说因为公司广告费超出预算,不发年终奖了;老板说今年行业寒冬,不发年终奖了;老板说项目亏损,不发年终奖了!总之老板希望大家换位思考,体谅一下公司。EXM?是梁静茹给了老板勇气要大家换位思考吗?



“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在微博与朋友圈的每一个角落看到这个词;“换位思考能消除纷争,取得共识”,这种说法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听说过。翻开市面上任意一本讲人生哲学、人生智慧的书,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换位思考”这个章节。“换位思考”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换位思考”真的是一种“思考”吗?“换位思考”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我们就举个过年肯定能遇到的例子。 有一个25岁的单身中年少女,她的老母亲每天夺命连环call催她找对象,说黄金年龄已经过了,年纪越大越不好找对象等等。每天遭受这样非人的“摧残”,中年少女觉得要炸了,于是决定用“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了一下,她觉得妈妈之所以唠叨,是担心自己将来没有依靠,一个人会孤单。自己不成家,妈妈在三姑六婆和塑料小姐妹中间也有不小的压力。妈妈也站在中年少女的角度想:年轻人嘛,正是拼事业的时候。对象宁缺毋滥,如果急急忙忙把自己嫁了,天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人?


是不是觉得到了这里,大家就相互谅解,中年少女赶紧找对象,妈妈再也不唠叨,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我的小傻瓜!



中年少女会继续想:“虽然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不能把压力都转移到我身上啊!是我不想谈恋爱才不找对象的吗?谈恋爱是我一个人就能搞定,想谈就谈的吗?我换位思考体谅了她,她怎么就不能换位思考,体谅一下我呢?”


妈妈则会继续想:“虽然她确实忙,但是现在年轻人谁不忙啊?别人也忙咋就找了对象呢?她怎么就不能换位思考,照顾一下老人的感受呢?”



“换位思考”不仅没能解决问题,情绪还可能更为的激化。因为站在对方的角度,我们能意识到对方“有一定道理”,但回到自己的角度,我们也会发现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并且觉得我们都已经换位思考体谅他了,他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我们呢。只要对方没有这样的表现,我们就会觉得对方“不讲道理”。


所以“换位思考”只是在耍流氓,并不能解决问题吗?这样说也不完全准确,正如《小学问》一书所说,严格来说,“换位”并不是一种思考,而是一种情绪感受方式。对于那些本身就是情绪引发的问题,换位思考反而有可能加剧双方的负面感受


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换位思考本身不对,而是我们在换位思考时没有找到一个客观的依据。想要找到客观依据,需要我们有数据型思考


《小学问》中举了一个“数据型思考”的典型案例:某个空气净化器品牌想为下图中的新产品做宣传,因为新产品得了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因此想把新产品的外观当为最大的卖点。但广告公司的专家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效果比外观更加重要。



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还觉得对方没有换位思考,体谅自己。最后广告公司做了大型的调研,调查用户对空气净化器各项指标的态度,结果“外形美观”在20多个指标中只排倒数第三。广告公司成功的用数据说服品牌,解决了问题。


在遇到争执时,争论双方的意见,支持或者反对,都不过是盲人摸象般各持己见,对最后的决策并没有帮助而既不动情绪,也不相互诉苦,双方从理性出发,数据是怎样就是怎样,才能得出全局性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回到中年少女的故事里,有一种结婚晚,叫“妈妈觉得我们晚”,但是我们自己并不觉得晚。这两个主观感受永远没法统一,但是数据是中立的。因此,中年少女可以告诉妈妈大城市女性的平均婚龄、近十年结婚年龄的变化趋势、人均寿命和最晚生育年龄都在不断提高,这些客观数据都是很容易查到的。


与其把时间都浪费在各执一词的争论上,我们还不如从客观角度,对事物的全体做一个定量分析,提高办事的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