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纸 | 纸寿千年,传承不绝

 来来永胜 2018-01-29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宣纸,高居“文房四宝”之首。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城为散集地的原因。


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因独特的气候与水质适合成纸,千百年来当地人以造纸为生计,世代相传。



今之宣纸工艺,多为山水丹青所专用,古时却是文人骚客言情抒志的必要依托。因而在形式上也有了各种花样。


其中,薛涛笺更具代表。薛涛《笔离手》称:

“越管宣豪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诗中形象说明了薛涛笺的制作方法。



在原浆中加入花汁和树胶,多色小巧。薛涛笺不易保存,花汁在保存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霉变,即使保存下来也易褪色失原真。



薛涛制作原法确已失传,但在山西临汾襄汾县邓庄镇的西侯村,还有一群人坚持古法工艺的宣纸制造。


名为《丁陶麻笺社》的宣纸手工作坊


据说有1800多年的造纸历史,是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1岁的梁虎就是这家作坊的主人也是传承人。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的宣纸,光而不滑,时而不死,深受画家及书法家的喜爱并作为专用纸。



现代电子科技带来的屏幕,一直在追求真实如纸质的的阅读效果,而宣纸于中国人的情怀,温润洁净的传承不会被磨灭和替代。


这便是手工技艺传承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