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SAY GOODBYE 不说再见 永远怀念 TOU RATE 对于美好与光明,人们有着用之不竭的章句,而对于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却不知该如何落笔。 就在三天前,1月24日,曾经被视为80后创业领军人物、“京城IT四少”之一的茅侃侃在家中开煤气自杀离世。家人发现已然去世,且未留下遗书。 “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茅侃侃,生于1983年,初中文凭,却凭借着在网络软件方面的天赋,14岁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文章,同时也自行设计开发软件。更是在高中退学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拿下了微软和思科的认证。而当时全亚洲拿到这两项认证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只有两个。他便是其中之一。2004年,他创办了Majoy,20刚出头,便坐上了总裁之位。“白手起家,23岁身价6000万”,令茅侃侃一时间名称大噪,成为了整个80后一代仰望的创业标杆。 人们只看到了成功以后的璀璨,却想象不到创业背后的辛酸苦楚。Majoy,陷入亏损困境的时候,茅侃侃因过度焦虑陷入了抑郁症的困扰——只得靠安眠药入睡。2010年他向Majoy递交了辞呈。有人说他,看似玩世不恭,内心却焦虑紧张,充满压力。2015年,他与万家文化成立合资万家电竞,而两年后的2017年却迎来了他创业十几年途中最大的困境——负债超数千万,融资失败,资金断裂。两个月没有支付员工工资,他还抵押了所有私人的汽车房产。散近身家后,他也没辙了——“2017年失去了所有的所有”。2018年的第四周,他走向了煤气阀,将生命交付了另外一种形式。 这个传奇却短暂的生命故事,令人不甚唏嘘。茅侃侃生前好友,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第一时间于朋友圈回应,“茅侃侃是身边所有好友心中最仗义的那个,没有之一。生活中,他永远是第一个出来帮朋友扛事的人,没有目的,不求回报”。足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也是因此,在公司债务不堪的状况下,选择将所有责任一人承担,并搭上全部的身家性命。所以,这一次,他输的一败涂地,没有退路。 茅侃侃 “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我不是一个会管理的人”,茅侃侃曾坦言道,这是他在10年创业过程中,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可明知自己在创业的漩涡里就是挣扎的他来讲,为什么还是要选择创业呢? “每一个创业者其实都是英雄,无论是非成败,就如同每一段婚姻都是美好的过往,无论是否分崩离析。然而人的心理总是这样,特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不冠以‘神话’二字就没人会往下看。这往往需要我们读者更加理性,因为看了太多的神话,往往就会自以为是那孙悟空,却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西游记,最后,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这是茅侃侃在他的《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一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却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西游记 往往 就会 自以为是孙悟空 因为看了太多的神话 在茅侃侃的眼中,创业者是英雄的象征,成功有成功的辉煌,失败有失败的悲壮。但他们终究都是英雄。茅侃侃的身上有着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早先的时候,网络软件的天赋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兴趣与优势,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给了他无限的自信与憧憬。自由的,没有被束缚的灵魂才能创造出更加赋予生命力的作品。2004年,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构造了 “传奇”的“神话”——财富价值的实现,外界的热捧与理想的泡沫,让他真的掉进了自我编织的英雄梦。浮生一世,入梦难醒。梦里,他成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他以为自己上天遁地,日行十万,在花果山他是被山呼大王的“美猴王”。然而,孙悟空终究还是被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现实中,茅侃侃也终还是要面对自己不能为的局限——运营管理。他和同为IT四少的李想不同,李想的兴趣是运营管理,而茅侃侃的兴趣则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被别人认可,虚荣心比较容易满足,精神上会达到一种高潮”。在我看来,他的追求也许是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网络软件也许并非是他的最爱,而是一种获得满足感的途径。世人的热捧,会将这种高潮推向极致。也许满足感的背后是一种虚无。璀璨的聚光灯后,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黑白。渐渐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不适合创业。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他的内心会比其他创业者倍感压力与焦灼,更容易焦虑和抑郁。他甚至去夜店泡吧,放纵压抑的焦虑与空虚。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不甘就此一蹶不振,他还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再次享受被追捧的满足与高潮。 2015年,终于等到了万家电竞这个机会。然而,这个机会短短两年,却给了他十几年创业过程中最致命的一击——资金断裂,负债累累,他曾拼劲全力想挽回败势,但是仍然没能改变结局。他也侠义肝胆地散尽身家,以补偿员工薪资。然而,债务危机和内心压力如四面楚歌,将茅侃侃逼入了绝境。此时的他,没辙了,太累了,身心俱疲。1月20日,茅侃侃发朋友圈点评了张韶涵的《阿刁》,说真是会选歌,改的好唱的也好。“你是自由的鸟,命运多舛,痴迷淡然,挥别了,青春,数不尽的车站,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地溃败”。也许在那个时候他感受到了那只自由的鸟,找到了自由的方向,他要挥别青春。茅侃侃曾说过,“我没有勇气自杀”,或许在他眼里有勇气的便是英雄了吧,在这一点上自己和英雄还是差了一截。十年后的今天,他顺应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命运与结局,“要成为一个英雄,哪怕是一个悲情的结局”。“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地溃败”,他无法再一次地成为光辉的英雄,那用自行了断的方式来完成了一个英雄的悲壮。这悲壮,在这样的冬天,愈显苍凉。 逝者已矣,一路走好!我尊重他的选择。作为80后,他也曾是我羡慕的对象。他最终没能从自己编造的梦中醒来,遵从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了此一生?为了追求内心中的被认可、被爱、被关注,把所有的能量都抓向了外界,抓不到或者抓错了便痛苦、愤怒、抱怨,我们都自以为是地活着。就像侃侃书中说的:“因为看了太多的神话,往往就会自以为是那孙悟空,却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西游记”。其实,这是一句略带清醒的话:我们都生活在自导自演的角色里,自以为是孙悟空,顺着自己编写的剧本走下去,然而这幕真实的剧,根本不叫《西游记》。还没看清真实的容颜,却已到了白头。而能让你看清真实的也只有你自己,将手收回来,回到自己的内心,它照见你真实的模样。 |
|
来自: 刘淑姿 > 《意象对话名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