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雅典。 一位七旬老人被告上法庭。他就是当时最有名的自媒体大V,苏格拉底。 告他的罪名有两项: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解释自己是无罪的。然而,经过在场五百多人的法官投票,最后他还是被判死刑。 他平静的喝下毒酒,留下最后一个充满深刻意味的问题:
便毅然赴死。 当时在场的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将整个审判过程记录了下来,这便是《苏格拉底的申辩》。 1.苏格拉底犯了什么错?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并没有犯错。如果真的是错,那就是他对不应该的人,问了不该问的问题。 有一回,他的朋友去占卜问卦,问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有智慧的人。 女祭师说,没有。 这位朋友将女祭师的神谕告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很怀疑。他要验证这个神谕。 于是,他开始了询问之旅。 他四处寻找,找那些被认为有拥有智慧的人,见到他们就问他们问题,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智慧。 他问过政治家、演说家、匠人、诗人,开始这些人对自己很有自信,然而,在和苏格拉底进行一问一答之后,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苏格拉底不但没给对方留情面,还多踩了一脚,每次他总要告诉对方,你其实不聪明,你其实没有智慧。 于是,便有了名垂千古的那段话:
最后他还要神补刀:
真的把名气大的人得罪光了。苏格拉底访问的人越多,招到的怨恨也越多。 除此之外,一帮小青年,也效仿苏格拉底,到处找人查问。问到人家心烦气躁、心慌胸闷。之后,就留下一句“苏格拉底教我们的”就走了。 这些被问奔溃的人,当然要把账算到苏格拉底头上。 就是这样,苏格拉底几乎成了公敌,但是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2.苏格拉底是怎么将人问崩溃的?有一回,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讨论什么是虔诚。 其中有一段对话,大致内容如下:
就是用这种对话方式,苏格拉底每次都尖刻的揭示了对方的漏洞,让对方窘态出尽。怪不得别人对他恨得牙痒痒。 3.仅因为这样,苏格拉底就要死?他的审判遭遇到黑幕了吗?首先,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可以说是当时最民主的法庭。审判法官由五百人组成,这些人是怎么选出来的呢?他们都是雅典的普通公民。 当时的雅典有三种人:外邦人(外来人口)、奴隶、公民。男性、成年的公民就有权利参与政治活动。所以,这五百人就是从男性成年公民中选出来的。 在法庭上,被告可以为自己进行辩护。辩护过后,法官们开始投票,以票数决定被告是否有罪。之后,还会进行第二轮投票,决定对被告量什么样的刑。 所以,整个审判过程,是民主的。 那么,是这一届的雅典人民不行吗?集体玻璃心,只因为有一个人,指出了他们的无知,就将这个人告上法庭,置之死地? 也没有。这届人民很正常。在当时,他们遵照当时的法律、价值观,公正的审判了苏格拉底。 双方都没有错。双方的行为都很合理。 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苏格拉底的哲学与当时整个时代的冲突。 关于这方面,很多研究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这里不展开。 只引用一位哲学大牛,黑格尔的评述:
还记得苏格拉底这种将人问奔溃的行为是怎么开始的吗?从他怀疑一个神谕开始。 他挑战了一个时代深信不疑的东西。 这正是《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价值。 经典需要慢读。 这篇文章只是介绍了《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些背景。下一篇文章,将探讨苏格拉底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他的辩护内容,又是如何精彩,成为了千年的哲学经典。 参考书籍: 王太庆 译,《柏拉图对话集》 吴飞 译,《苏格拉底的申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