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画师王叔晖,她的工笔画精微生动,影响了一代人

 昵称7LMzh 2018-01-29

王叔晖(1912—1985)浙江绍兴人,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她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连环画家,其中女性不多。而以一部《西厢记》被誉为大师的女画家,仅王叔晖一人。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王叔晖学古不泥古,用她的话讲就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同时,她也没有拒绝西方的绘画经验,合理的吸收了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尤其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她追求的是纯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大”的生动气韵。这使王叔晖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代宗师。

5e700000c251a668eab4

王叔晖画仕女是一绝,她追求的是纯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大”的生动气韵。

王淑晖把故事中人物的脸谱和服饰处理成同舞台戏曲人物一般。舞台上的服装、色彩比较耀眼,但是连环画中的色彩却非常的典雅,和谐。

《西厢记》

王淑晖对于衣纹、衣褶的线描,自然舒展,很有动势,看着这些画面总能够让人联想到舞台上演员的动作--比如那些优美的水袖动作,但是王淑晖的处理又显得非常的精炼简洁,对于笔下的人物,王叔晖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处理。

王昭君

她画中的众多人物,或是古代杰出女性,或是文学作品中个性鲜明的的女性,在她浓墨重彩地勾勒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许多人的文学启蒙。

杨妃

中国历史上那些弱女子们,像孟姜女、刘兰芝、祝英台、崔莺莺、林黛玉等,都是为自己的真实生命在笑,在哭,在爱,在恨,在生,在死,王叔晖为她们请命,为她们造型。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丫环仆人,在王叔晖的笔下都充满着人的尊严。

李清照

王叔晖的仕女画画出了“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治;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的东方女性美,她笔下的人物情浓意抒,优雅恬静,境韵悠长。崔莺莺清丽文秀、脉脉情深,红娘机敏善良、情趣盎然,张生痴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色勒出传神的形态、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出来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活现于画中,有沁人心脾的美感,看后久久不能忘怀。

20世纪60年代初,她的连环画《西厢记》获第一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1981年她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活动中获连环画工作荣誉奖。除《西厢记》外,《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她的作品“戏味”较浓,看她的画,就像在欣赏一出戏,王先生在创作上非常严谨,精益求精,每年完成的连环画不超过50幅,《生死牌》、《杨门女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

金陵十二钗,是王叔晖早就想画又不敢画的人物,《红楼梦》在她心中太过重要。1977年,在同事的动员下,王叔晖决定创作《红楼梦》。用了8年时间,才将十二钗陆续完成。

《晴雯补裘》

1957年,王叔晖先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了工笔画重彩画《晴雯补裘》。这也是王叔晖开始创作《红楼梦》十二钗人物的第一张画。晴雯挽一挽头发坐在床上,抱病为宝玉缝补孔雀裘,麝月在一旁拈线帮忙。画家真实地再现了“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捱着”的勇晴雯形象。

5e700000c1f744641795

《林黛玉》

《林黛玉》是王叔晖1978年初创作的,这年她已66岁。从起稿到完成大约用了十几天时间。画面上,除了林黛玉之外,还有绘有一只鹦鹉,它与黛玉遥相呼应。鹦鹉虽能学舌,却不能“解语”,更显出黛玉精神上的孤寂冷清。

《湘云醉卧芍药裀》

王叔晖于1978年9月绘制这幅《史湘云》。大红色的廊亭、芍药花、湘云绯红的面色等都在点明了“醉卧”二字。这就是诗,这就是画,这就是诗情画意中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一生爱画杰出女性,或自挥长袖,或英姿飒爽,或才华横溢,何尝又不是画着自己?王叔晖先生寥寂一生,把生命和绘画溶于一体,画与人,人与画,不分形影,相伴始终,人与画相融,人画两相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