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好画(话)”这句歇后语怎么来的?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好画(话)”这则歇后语出自于《红楼梦》第46回,写道:鸳鸯被贾赦看上,正恼着,鸳鸯的嫂子前来说有“好话儿”告诉她,被她骂道:“你快夹着嘴离了这里,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其实是借用二人之画讽刺她的嫂子嚼舌根。 可见,赵孟頫画的马,是有很高知名度的。 《人骑图卷》纸本设色,纵30厘米,横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作于1296年,当时43岁的赵孟頫正在江南病休。 赵孟頫笔下的马为什么能如此神通广大?从一则典故中我们可以找到些端倪。 赵孟頫在画《浴马图》的时候,冥思苦想,日思夜想怎么把马画的再生动一点,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结果有一天午睡的时候,在梦里也在想马。他夫人看他一直睡不醒,就去叫他起床。结果他夫人到了屋里便大惊失色,叫出了声。赵孟頫这个时候醒了,问她怎么回事。他夫人说,我看到在床上的不是你,而是一匹马。赵孟頫就奇了怪了,明明是自己在床上躺着,怎么就成了一匹马呢?后来得到高僧的指点“世间万物唯心所现,心想马时,心即是马。”虽然这个典故听着有点玄乎,但是可见赵孟頫为了画马,真的满脑子都是马。 ▌赵孟頫鞍马画欣赏 《人马图卷》纸本设色,水墨, 合卷纵30.03厘米,横178.1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画为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人所画的合卷,又称为《赵氏三世人马图卷》。 赵孟頫留存至今的鞍马画约有二三十件,分藏于内陆、台湾以及美国等地的博物馆。 《滚尘马图卷》纸本设色,画心25.5×38厘米。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赵孟頫的鞍马画重视线描的遒劲、形象与质感的统一,除了笔墨清淡、着色不多以外,而且还具有以墨代色、敷染淡雅的特点。以他创作的《滚尘马图卷》为例,画面整个就是唐代鞍马画风的再现,其线描气韵生动,丝丝不苟。 1760年秋乾隆皇帝御览此画时,大加赞赏赵孟頫“据床学马”的故事,挥毫题下“前世应为支遁师,兴来每爱写权奇。何妨窗内窥如马,正是全身里许时。” 《饮马图》(局部)纸本白描,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的鞍马画能充分把马的个性表现出来。他的画作既有细致精工的,也有简略豪放的,各有妙处。 《调良图》纸本白描,纵22.7厘米,横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木散马图卷》纸本白描,纵29.8厘米,横71.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是明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王世贞曾经说过的话。赵孟頫的鞍马画采用的是“以物观物”的画法,提出画马应该站在马的角度去观马,而不应该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马,只有这样,画出来的马才鲜活,才能体现马的天性。 请将手机向左旋转90° 《浴马图卷》(拼接)绢本设色,纵28.1厘米,横15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秋郊饮马图卷》绢本设色,纵26.4厘米,横10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59岁之作。画面描绘的是江南初秋时节,牧人赶着一群马到河岸边饮水的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