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井问禅】是否应该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

 三井问禅 2018-01-29

 


复杂只会制造苦恼。简单地处理问题,简单地待人接物,简单地面对工作,简单地计划你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快乐。


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是离开它我们就不知道怎么生活;我们依靠汽车,没有汽车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走路。


 
 


什么叫作人生智慧?就是你看待事物的宽度和高度。佛学中的智慧是人世间终极的智慧,因为它看待世界的高度远远超越一切。


基督教讲天堂和地狱,而佛教对天堂和地狱都能放下,能够不在乎悲和喜,也不在乎上升和下降,而是要得到超越两边的究竟和彻底的解脱。


我们要培养大格局、大心量、大境界。如果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中能怀着一颗柔善和包容的心,去面对伤害你、诅咒你以及以怨报德的人,你的力量就会无穷大。


佛学的高度很难理解,但正是因为这种高度不可名状,所以才是人间最究竟的,这种智慧要修行之人自己去体会、去观照。


 
 
 

我们很容易对别人生起不信任、排斥和抵制的心。因为内心充满了不认可的情绪所以你总是看见别人不足的一面


别人对你微笑你会觉得虚假别人称赞你你会觉得他包藏祸心你总会用这样的思想去猜测别人就像一个小偷看谁都觉得是小偷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丢了头牛,他认定是邻居偷的,然后就观察邻居的举动,怎么看都觉得邻居像一个偷牛贼。过了两天那头牛自己跑回来了。之后,他怎么看,邻居都不像是一个偷牛贼。


事物的种种面貌都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所以佛学讲“万法唯心”,你的心是什么样的,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什么样的。


 
 


修行就是转变我们不好的一面,把内心当中负面的东西清扫出去,所以我们以慈悲、理解、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去观照自己的身心。不需要去纠正别人,唯一要纠正的是我们自己。


音菩萨予乐拔苦,这就是对慈悲最好的解释。慈就是给予别人快乐,悲就是帮助别人拔除痛苦;慈是同体,悲是无缘,因此才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说法。


菩萨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别人的快乐自己感同身受。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菩萨的慈悲。

 


这个人跟我并不相熟,他遇到了痛苦,我就想尽办法去帮助他。慈悲是需要你拥有这样一种胸怀和心量,甚至要做到别人伤害你,而你不但不生怨恨,还要以慈爱去回报他。


我们的事业做不大,停步不前,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心量上。为什么我们不能包容对手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体察员工的心声呢?为什么我们不愿去了解消费者呢?


所以观慈悲最好就是观你的对手观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观让你痛苦的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上去观察我们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