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光普照

 风临酒把2 2018-01-29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63.8×47.9cm 

【年代】约1877年
【作者】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

【收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感觉长江流域以北各地都在下雪,除了北京,好像还有天津,丝毫不见雪影。当然,雪下得最大的就数朋友圈,那叫一个大、一个猛、一个奇,集世界大雪纷飞于一体。最动人的,就是各样对北京不落雪的说说,其中透着歧视那是必然的。“该下了吧”,“怎么还没下”,“下雪也遇难产呀”,“大雪办理的进京证应该好了吧”,“还在摇号中”,“半路又被谁家抢去了”,“堵在路上的雪应该畅通了吧”,“周六日不限单双号差不多能下了吧”……各样奇葩的调侃只有你想不到的,剩下还是你想不到的,如此纷扰,看似比雪景更有情趣。


若你是一直关注“一天一幅画”的朋友,其实六月早早在大雪至冬至节气间就开始盼雪了,只是,的确不知道雪儿去哪儿了,抱着该来就来的心态,盼与不盼,雪就在那里,只是不在这里而已矣。现在多好,一个阳光普照的周末,其实阳光没怎么普照下来,一推窗,一出门,空气中弥漫着烟灰的杂味,普照下不来的阳光,相信在霾之上一定是普照的。索性借由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绘制的《阳光普照》来宽慰一下被自然环境搅扰的心情。其实这些日子一直被巴比松小镇的风景和田园生活沐浴着、养眼着、舒心着。以画为乐,以画养生是不是可以寻着这个思路继续脑洞一下,成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开发项目。打住,此刻就一个跟头跌入画中吧。


《阳光普照》是杜比尼晚期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是他成熟期的佳作。其实杜比尼的画面多为阳光普照,充满光感,他的构图多为横幅取景,具有明朗开阔之感,充满自然的生机。可是,六月偏偏选了一幅竖幅取景,不是有意闹腾,只因在一堆画中第一眼被吸引。似乎在给予六月一种启示,如果在一致的风格,众多色彩堆里无法取舍选胜时,那就简单到从外形入手吧。想象着一堆方形中,有一个圆的出现,你会不会多看一眼。有时候,人与人也如此,只因多看一眼,好像李健就有一首歌曲来演绎这人群中多看的一眼。继续回到画中,的确是由横幅变成了竖幅,不过画中风格依然一以贯之,用笔轻快,自然生动,秀丽清新,还有一点就是阳光普照。


画面中“小红帽”村妇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不是巧了么,恰好路过一条小河渠的拐角处,水面将身影拓了下来留在了画中。树林的描绘貌似很得柯罗的真传,光与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用整块而色彩丰富的小笔触点出景色,天空画的通透而一体。不过,杜比尼确实没少与柯罗一起写生,互相影响实属正常。只是,又有那么一些不同,其高调的用色、不经意的构图和流畅的处理,表现出杜比尼与柯罗不一样的地方,可见他画中成熟和自然自成一体的表达。其中原色并列的色彩效果已经有了印象派的特征,所以有一种说法,称他和柯罗促成了印象派的诞生。林中的小路构图精妙,明暗参差,画中效果的真实性和肯定、准确的色调与笔触着实显现他长期坚持写生的果效,不愧为外光下作画已然如火纯青的画家


杜比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位善于画水的画家。为了很好地表现水景乡情,深入自然,对景写生,他曾特意购买了一艘船,在船上布置了一个画室,沿着瓦兹河采风。为了表现田园诗般的法国乡间风景,他还在瓦兹河畔的奥维尔,买下一座农舍作为画室。他在画中用笔轻快,自然生动,秀丽清新,无论是晨曦、暮色,都与河湖、田野,相映成景,可谓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充满着浓郁的诗情,却向人们传递一份出于自然本色的真实、朴素的美。昨天推介的雅克,以及后来的莫奈都有一样求真务实的情怀。只是都不如库尔贝求真的那么纯粹,杜比尼更趋向于后来兴起的印象派在自然中追求本真的美,这份本真属于物象和情感混合的美。



【代表作品】


春 1857年


早晨 1858年


春天 1862年


鹳河景观带 1864年


圣云公园 1865年


法国的沿海风光  1868年


海岸上的小艇 1871年


暴风雨的天空 1872年


苹果树花 1873年


月光下的河岸 1875年


迪耶普港 1877年


埃姆斯泰晤士河岸


岸边的洗衣女


河上的驳船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