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安县花荄镇柏杨村灾后农房重建见闻

 chamlyon 2018-01-29

——安县花荄镇柏杨村灾后农房重建见闻

 

炙热的天气让人透不过气来,连续几天的烈日没有丝毫减缓的迹象,而在安县花荄镇柏杨村灾后农房集中建设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机声隆隆,砂土运输车川流不息,填土方、打路基、筑圈梁、码墙体的人们更是热火朝天,灾后农房重建就是在炎炎烈日的眼皮下快速向前推进。

先摸底 奠定灾后重建基础

“镇、村组织的房屋评议组,一致认定是危房,我必须重修。这不,我的建房材料都快准备齐了。”五组村民朱明友一边忙着从车上卸载水泥,一边对笔者说。

为摸清家底,柏杨村按照上级的要求,组成了由建筑工匠、村组干部、群众代表、驻村干部和在村人大代表的农房评审鉴定小组,对全村697户农户受损情况进行为期20多天的评审鉴定。

“无房、无经济来源、无生产资料的“三无”户的鉴定是最棘手的,为确保评定的透明和公正,我们把此事交给群众去决定。由最先的建筑工匠、村组干部、群众代表、驻村干部和在村人大代表组成的评审鉴定小组,扩大到每家出一名代表参加,并将鉴定结果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华在介绍农房鉴定程序和方法时说。

具体操作中,评定小组工作人员逐组入户实地察看,现场初议,当场填写纪录,户主确认签字,同时将受损情况进行拍照,然后再由评审小组召开会议进行鉴定。鉴定会开始前,由群众推选计票员和监票员,主持人逐户宣读户主确认的纪录,宣读完一户票决一户,根据“垮塌、严重损毁、轻度拉裂、无损坏”四个档次得票多少确定鉴定结果。最后鉴定小组成员签字确认结果,发出鉴定证书,张榜公示。

“把别人受损的程度与自己受损的房屋一比较,评不上‘严重受损’,我没一点意见。”一位姓刘的农户在全程参加农房鉴定后,心服口服地说。

早规划 不是简单的复制

在“5.12”大地震中,柏杨村同重灾区的其他兄弟村一样,损失十分严重,全村垮塌房屋300户,32933平方米;严重受损303户,77134平方米;轻度拉伤80户,33366平方米;无房户14户,村民无法居住,村上无办公地点,学校无法行课,医院不能使用。因此,搞好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先行,把规划做好了,重建心里就有底。”支部书记刘玉华说。

6月初,柏杨村就邀请国土、建设、水务、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四川大学就农房重建和生产重建进行了研讨,根据自然条件和本村10个村民小组除4个小组外,其余6个小组都在县城建设的规划区内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安县花荄镇柏杨村灾后生产重建规划(草案)》、《安县花荄镇柏杨村灾后农房重建规划(草案)》,经过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于6月中旬脱稿,并得到县、市、省和国家科技部的认可。

在介绍柏杨村灾后农房重建规划的内容时,村主任王顺清拿着《柏杨村灾后农房重建规划图》说:“柏杨村的农房重建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进行,在充分考虑到新县城建设需要和群众利益兼顾的基础上,规划区内按3人以下(含3人)、4-5人、6人及6人以上3个等次,建设风格统一,面积相近,楼层不等的集中安置区;规划外则采用‘散’的方式进行重建。”

驻足细看,集中建设区位于塔九(塔水至江油九岭)公路以南20米,东靠规划区未来城市中心60米宽主干道,西接滨河路现代花园城市小区,占地200亩,安置310户。集中建设区内3个等次的住房又分片集中规划,既美观又便于建设,几条12米宽的街道把成排的楼房和平房民居有序排开,又交错相连,学校、医院、广场、超市、游乐中心撒落其间。看得出,未来的柏杨肯定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强推进 按期搬进永久性住房

“早晨凉快一点,干事多一点,群众建得快一点,我心里就舒坦一点。”柏杨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华一边撩起有点湿润的汗衫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笑着回答唐华富的提问。

原来,天还没亮蔬菜种植大户唐华富就揉着惺忪的睡眼,拉开防震篷垂下的布帘,准备将昨晚洗净的蔬菜送往集市,却见不远处灾后农房集中建设安置点工地上一个黑影在晃动,过去一看,竟是他们的刘书记在为昨天重建户各自选择的建房位置,插写有建房户姓名的标志牌。借着东方泛白的光线,唐华富发现200多个的标志牌已插得所剩无几。无容置疑,刘书记已经干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为确保集中区建房户10月底前都能搬进永久性住房,柏杨村在村委会召开了由14家建筑公司和住房户参加的公开招标会,把地基回填,屋基圈梁构筑,集中建设区内道路承包出去。经过一番角逐,最终涪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以其质优、价低和保证在限期内完成任务的绝对优势中标。

正在铲沙的村民马世国夫妇向笔者细数:这地基是政府规划的,这屋基是政府出钱回填的,这屋基圈梁是建筑公司构筑的……

“国家补助一点,再借一点,贷一点,年底住新房没问题。”马世国老婆扳着指头计算着。“自己的房自己建,尽量少给政府找麻烦。”马世国抢过话茬。原来马世国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垮塌了,他决定搬到集中点建永久性住房。

“建自己的家,我们就要有不等不靠的思想。现在这么多人帮助我们、关注我们,我们更应该加足干劲,早日建成新家园。”建设工地上,村民莫永太激动地告诉笔者。

笔者在现场看到:砖、钢筋、细沙等建房材料已经齐备。旁边,200多户建房户人已摆开架式,开始码砖砌墙。

“现在国家的优惠政策非常好,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屋规划设计、建设人工等费用都可以享受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国家补助和政府贴息贷款。”村支部委员刁华明一边为码砖砌墙的工人递送砂浆,一边鼓励建房户。

村支部书记刘玉华说,全村603户严重危房户、倒房户都正在动手重建家园,集中区内建房户10月底前将全部搬进新房,其他建房户也将春节前搬进新家过年。

 

 

 黄开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