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萍水相逢:成语中的“浮萍”有什么用?

 tuanwu 2018-01-29




编者按

浮萍学名水萍,又称紫背浮萍。属浮萍科草本一年生植物。一般6——7月间采叶暴晒干透后入药。


浮萍性寒而无毒,有发汗解表、透疹、祛风止痒、利水消肿之功。宋代曾称它为“去风丹”,有诗赞美之“天生美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成语“萍水相逢”中的“萍”即指浮萍。

 

那么萍水相逢有怎样的故事?浮萍又有怎样的效用呢?


 

成语来源

 

成语“萍水相逢”源出唐·王勃《滕王阁序》:

 

公元676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去交趾(今越南境内)探望其作县令的父亲,路过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时,正逢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受都督阎伯屿之邀,他参与了于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举行的庆典活动。

 

面对浩瀚的江波,当着众多的文人雅士,他诗情豪放,文采激扬,一气呵成了《滕王阁序》一文,受到了众宾客的一致称道。文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句。意思是说,关山重重,攀登实属不易,谁能理解攀登人的艰辛?一面之交,大家互不了解,怎好道出各自的苦衷。语意之中,隐含着作者生不逢时、才华不得示展的沉重心情。

 

也是他命运不济,此序作成不久,26岁的王勃便在渡海时遇难身亡了。《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它留给后世的是浮想联翩,留给王勃的是永远的遗憾。而“萍水相逢”的成语流传至今,雅俗共用。

 

浮萍的介绍

 

“萍”,是多年生漂浮植物青萍或紫背浮萍的全草,无落地之根,或聚或散,随水飘流。但它是洁净的,虽苦了自己的身,却美了别人的目。作为中药,它还献身于人体的健康,为人们消去疾苦的折磨。这虽是《滕王阁序》题外的话,却是与人身健康有着直接关联的永恒主题。

 

它的别名甚多,大体与其生长环境———水和其生长状态———漂浮有关。前者如水萍、水花、水白、水苏、水藓、水帘等,后者如浮蓱、薸、浮萍草等。《尔雅》中把它称为“苹”,《唐本草》认为,是指浮萍之大者;小者,称“水萍”。《本草纲目》也有同样的看法,并认为面青背紫的“紫萍,入药为良”。 


现代研究证实,浮萍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钾、氯化钾、黄酮类物质和碘、溴类物质,以及丰富的糖类、维生素类、叶绿素、蛋白质、鞣质等,有强心、解热、抗菌等作用。此外,对库蚊幼虫及蚊蛹有杀灭作用,正与《本草求真》中“烧烟辟蚊亦佳”的说法相吻合。

 

浮萍的药用价值

 

历代本草均认为,浮萍为肺经之药。这与它轻清、漂浮、向上的特性和肺位在上、主气、主外的功能有类似之处,是祖国医学“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在药物认识上的具体反映。在临床运用上,浮萍以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见长,对时行热病、风疹、斑疹、瘙痒、水肿、癃闭、疥癣、丹毒、烫伤等有治疗效果。

 

说到发汗,李时珍认为,这是缘于“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的机理,“所以能发汗扬邪也”。近代医家张寿颐认为,它有发汗不伤正的优点,因“其质最轻,气味皆薄,虽曰发汗,性非温热,必无过汗之虑”。《本草衍义补遗》则认为,它“发汗尤甚麻黄”。

 

关于其消水肿之功,除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述外,宋代首都河南开封市还保存有北宋时期的诗碑为证。诗碑上写道:

 

天生灵草无根干,

不生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

泛梗青青浮水面。

神仙一味去深疴,

采时须在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大风,

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

铁镤头上也出汗。

 

诗中把浮萍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采集季节、主要功能、服用方法、治疗效果描述得形象生动,可谓详尽矣!

 

历史上,以药为诗者不少,把药诗刻在专门的石碑上传世的不多,仅此即可见浮萍被重视的程度和在临床上的普及情况是不同寻常的。

 

诗碑中记载的这一用法,至今还在继续,名为“紫萍一粒丹”,对风湿热邪引起的皮肤瘙痒、脚气水肿和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关于其清热解毒作用,古代医家们的应用也多具心得,《圣惠方》《本草纲目》《世医得效方》《品汇精要》等古医籍中有大量的用浮萍治疗目赤翳膜、口舌生疮、鼻衄不止、痈疽热肿、蛇毒入腹的医案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此外,《丹溪纂要》《养生必用方》《袖珍方》中有用它治皮肤瘙痒、瘾疹、汗斑癜风的,《千金方》《子母秘录》中有用它止消渴,治膀胱胀、小便不通的等,都记下了它献身人类健康的足迹。《神农本草经》认为,浮萍还有“胜酒,长须发”之功,这在饮酒时髦、美容时髦的当今时代,更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本草经疏》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其上述作用的机制,指出:

 

“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湿热,而萍之质不沉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清而须发自长矣。《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沐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

 

浮萍虽轻,是用途不小的治病良药,“近人止以为发汗之药,而不知清热是其专长,殊觉未尽其用”(张寿颐)。用药如此,用人当如是,尔莫学浮萍之漂浮,人莫以轻重而论道,天生斯人,必无废弃之道理。





|作者介绍|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

 

来源:养生月刊(2015-6),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