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多巴胺制剂(主要是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不能控制的异常动作。患者从不能活动(帕金森病患者原有的症状)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可控制的乱动比如吐舌、歪嘴皱眉、甩手跺脚、扭头摆腰甚至全身的舞蹈样动作,非常痛苦。 帕友曾如此描述自己异动时的体验:清醒时候肢体出现非自主的肢体剧烈运动,而大脑完全失去控制。这种现象有时会持续数小时,精疲力竭。 在病程超过1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中,94%可患有异动症,12%患者认为异动症非常严重,导致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影响异动的可能因素: 1、起病年龄、病程与多巴胺制剂的使用情况:早发型(起病年龄<59岁)患者服药后出现异动症的风险较高,且异动症状往往在疾病早期就出现。53%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治疗5年内即可出现异动症,而在相同时限内,晚发型患者异动出现的比例则为16%。 2、和性别有关,女性的异动症发生率较男性要高,可能与女性体内多巴胺受体基因DRD2的表达高于男性有关;另外,女性平均体重较男性低,服药后体内左旋多巴的浓度与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男性高。因此,女性异动症的发生风险较男性高也可能与其体重以及药代动力学差异相关。 3、遗传因素:临床上有些患者即使长时间应用大剂量的左旋多巴,也不会出现任何运动并发症。已知多巴胺D2受体的某些特殊基因多态性可减少异动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和处理异动症? 一旦出现异动症,临床处理很麻烦,最好的办法当然推迟其发生,目前早期预防策略主要为起始治疗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ALM-PD研究证实:与左旋多巴起始治疗相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起始治疗可以延迟和减少异动症的发生。 其次,要科学规范地用药,临床上有些患者却忽视这点,不去医院由专业医生对其病情进行判断调药,擅自调整剂量和换药,今天听别人说这种药有效就去试,那种药好就去加。服药时间不规律,不管用药间隔时间、用药剂量,只要自己状态好就行。这也是导致异动症出现的比较常见的原因。 一般来根据不同的类型可能会考虑以下治疗方案: (1)减少每次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 (2)或减量复方左旋多巴,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加用COMT抑制剂; (3)加用金刚烷胺; (4)严重的话,考虑手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