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颖随笔】看见即是希望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1-29


看见即是希望

               文/ 王颖                 




王颖

慧爱至臻儿童青少年心智发展项目创始人

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际荣格分析心理学学会(IAAP)(获选)心理分析师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获选)沙盘游戏治疗师

国家高级沙盘游戏咨询师/督导师/培训师

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工作10年,个案小时数近10000小时,喜爱旅行、阅读、写字、做菜、瑜珈及跑步。


出版译著: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的十年之后》

(作者:A·德·威尔汉斯)

《意象分析》

(作者:卡尔·荣格)。



    Seeing is hope(看见即是希望)


    在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书中看见这句话时,我的心为之一振。


    无论是在我自己个人分析的历程中,还是我与来访者一同工作的过程中,看见是贯穿历程始终的主题,而在经历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我和我的来访者们体验到的是艰难又奇妙的感受。



    看见什么?

    “看见我在每一天的生活里都在做着什么。”

    “看见我的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人与事)是怎样的。”

    “看见我是如何与环境互动的。”

    “看见我对环境说着什么做着什么。”

    “看见我是如何让他人将痛苦与烦恼带给我的,而我又是如何回应这样的痛苦的。”

    “看见我是如何将痛苦与烦恼带给他人的,而他人又是如何向我表达这份痛苦的。”

    “看见我的伤痛从何而来。”

    “看见我的恐惧是如何呈现在我的生活里的。”

    “看见我是如何生活在我自己的生命里的。”

    “看见我在生活里的样子。”

    “看见我是如何创造我的生活的。”

    “看见我的天性与潜能以及生命方向。”



    这样看见“我”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历程,因为,我们的目光总是习惯性投向他人,我们的思绪总是不自觉地围绕着他人,我们的内心总是主动地为他人准备。


    我常常被问到:“如果看见,这样的痛苦便不在了吗?”我回答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在看见之后你会做什么。但我知道,至少,我们得看见,对不对?如果看不见,我们不是一直活在痛苦的黑暗之中吗?如果看不见,我们又如何确定我们的选择与决定不是盲人摸象的结果呢?”



    看见,是将意识之光照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看见,是在每一天朴素而平常的生活里对自己与环境在此刻当下的觉知,看见,是获得恍然开朗的觉悟之前的觉察。


    看见的能力始于婴儿的初期,从身体的视觉功能开始,逐渐发展成心灵的看见的能力。


    婴儿在现实感的形成中,视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视觉能够融合那些自其他感官(味觉、听觉、嗅觉、触觉)传来的信息,这是视觉特有的功能。……视觉成了婴儿构建感知和感官的空间——这个空间存在于婴儿与他们最初认识的人(母亲)之间的互动中——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视觉,婴儿获得: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事物的永恒性和感知场的连贯性,前景与背景的融合,动态和静态的对立。这一切都通过养育者的理想存在(the desired presence)而联系在一起。我认为,这就是被感知为笼罩着事实的“真真切切”(really real)的原型。”(埃里克﹒埃里克森)


    看见的能力,伊始于在母亲对婴儿的凝视之中。婴儿在母亲深情的凝视中,婴儿感觉到自己被看见,在一次又一次的被看见中,婴儿获得存在的感觉。在存在的知觉中,母亲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婴儿的内心深处。而希望是我们生命的火种,是我们生命的勇气与力量的源泉,让我们在面对挫败穿越艰难的时候既心怀敬畏又不轻言放弃。


    正如琼﹒埃里克森所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们开始了生命的旅程……因为有眼睛的存在,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爱和关怀,同时也充满了距离和愤怒。我们逐渐成熟,但这并不会改变这个“以眼睛为中心”的事实,因为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当中,是眼睛——既投出祝福,又发出诅咒——将我们联系起来。”


    看见即是希望,因为希望永远开启于黎明之光划破黑暗天际的那一刻。



    此刻,我想起了神圣守护的荷鲁斯之眼,想起了柴静那本让我泪流满面的《看见》,想起了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一双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版权声明】此文章为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出,未经作者或慧爱至臻心智发展中心授权不能转载,转发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众微信号:慧爱至臻心智发展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