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丹毒方 丹毒是一种皮肤突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伴有发冷发热的急 性皮肤病。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 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本病发病急剧,有皮肤擦伤,挖 鼻或足癣史。初起往往先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呕吐、关节酸 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继则皮肤先为小片红斑,并迅速蔓延成 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红斑按压时红色稍退, 放手后立即恢复。局部仅有红肿,称为红斑性丹毒。但是严重的 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癜、或大小不等的水泡,泡内有浆液或脓液, 称之为脓疱性丹毒。红斑有时一面发展,一面消退。如在红斑向 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央处可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经过五六天 后,发生脱屑,逐渐痊愈。偶有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不同部位发生的丹毒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发生在头面部的, 如由鼻部破损引起者,先发于鼻额,次肿于目,而使两目肿胀不能 开视;如由耳部破损引起者,先肿于耳之上下前后,次肿及头角;如 由头皮破损引起者,先肿于头额,次肿及脑后。发生在腿胫部的, 多由趾间皮肤破损引起,先肿于小腿,亦可延及大腿,愈后容易复 发,常因反复发作,形成象皮腿。另外,新生儿丹毒往往游走不定, 多有皮肤坏死,伴高热、烦躁、呕吐等严重的全身症状,甚至发生生 命危险。 西医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局部湿敷、物理疗法等。中医认 为,本病多由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郁于肌肤,或由于皮肤 粘膜破伤,毒邪乘袭而成。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者挟有 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新生儿丹毒多由内热火毒所致。其治 疗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配合疏风、清 肝、利湿等法,在内服药的同时应结合外敷、熏洗等外治法。下述 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服方 1.化丹汤 川独活、射干、麻黄(不去根、节)、青木香、甘草、黄芩、肉桂(去 粗皮)、石膏末各15g。上方药为粗末。每服6g,水150ml,煎至 100ml,无时温服。 本方出自《活幼心书》,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之功。适用于小 儿丹毒,遍身燥痒,发热烦啼者。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6.中国皮肤病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