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放——80年代的山城重庆,当时还是属于四川省管辖,汽车还挂着川B的拍照。那时候的重庆还是名副其实的雾都,只有雾,没有霾。 80年代在重庆很少见有人骑自行车。因为,在重庆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 下面是80年代的重庆: 不能确定这里是一号桥还是弹子石,但青山绿水的风景却在现在的重庆城里难得一见。 过江的轮渡,80年代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码头上贩卖竹编椅子的商贩还不少。 那时候缆车还是朝天门的一道风景线。 鹅岭公园是那个年代耍朋友的约会圣地。 割猪草,是许多80、90后父母们的回忆。 在江边洗衣服是那个年代的常态,也是住在江边居民们的优势。 仍旧是鹅岭公园,手拿杂志,貌似在摆拍。 那时楼房扔不普遍,一眼望去,满山的吊脚楼。 如果没看错,这里应该是国际村到鹅岭的那条路。山城棒棒军里有一集就是讲的棒棒军们为了帮燃气公司运送天然气阀,在这条路上接力的事情。 建设电影院,有没有人还记得的 东方红电影院,有没有前辈去过的。 还有两路口山城宽银幕电影院 鹅岭七孔桥 嘉陵江大桥,那时候它还没有渝澳大桥的陪伴。
南坪转盘和公交车站,那时候重庆的夜已经灯火通明 解放碑,感觉好大一个碑哟 这是哪里,小编没有查到,有没有知道的前辈? 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李子坝一带,熟悉的朋友可以指正哈 大概看出来这是小什字一带,因为远处罗汉寺的屋顶冒了出来,微信里的老重庆出来指指路。 80年代的重庆 带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和现代化的冲击 散发着山城独有的魅力 这么多年过去了 你还记得那时候重庆的模样么? 古旧的建筑和交通工具,烙着时代的深刻印记。 1983年的朝天门,风景秀丽。如今朝天门早已变了模样,唯独这两条江的存在证明朝天门曾经的风雨历程。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电车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沙坪坝,路上还有解放车开过。 1983年的重庆火车站,绿皮车晃晃悠悠走过了数不清的时光。 菜园坝的缆车,绝不堵车的交通工具。 那时候,解放碑是最高的建筑。如今,解放碑被周围的建筑包围。但是,这里仍旧是最能代表重庆的地方。 曾经的东方电影院。如今全城电影院遍布,但是那时候独特的宣传海报却成为很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新华书店,在那里买到了多少让人欣喜若狂的新书,回来要包上书皮,好好保护 一号桥,还能看出来么?错落的建筑,是山城最鲜明的代表。 如今,重庆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当年,那些如星星般闪耀的记忆你还记得么?你,怀念么? 来源网络综合 |
|
来自: 昵称47308985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