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卡得、苏尔美、亚述、巴比伦、赫梯、迦太基、迦南、腓尼基和菲力士人都哪去了?

 孤舟泛海LZM 2018-01-29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古代世界的居民并没有消失。大多数情况下,针对某一个族群的整体肉体消灭应该说很少发生。真正消失的是人的文化、语言文字、宗教、习俗,最终使得原族群彻底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被完全同化。对于曾经建立过自己的政权的族群来说,这些往往始于丧失政治独立。我们来一一简述一下这几个族群文化后来的走向。

重复一下题目:

阿卡得(阿卡德)、苏尔美(苏美尔)、亚述、巴比伦、赫梯、迦太基、迦南、腓尼基和菲力士人都哪去了?(题主的笔误已修改)

我们按照语言和时代给这些族群分组,并分别简述他们的时代背景和去向。

1. 苏美尔

两河流域最早建立城邦国家并创立文字体系的文明。早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末期以乌鲁克等城邦为中心,形成了城邦系统。在阿卡德人第一次统一两河流域并分裂后,苏美尔人建立了他们历史上唯一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乌尔第三王朝。在进入公元前第二千纪后,苏美尔人在亚摩利人进入两河流域的大潮中逐步丧失了政治和族群上的独立,逐渐融入其他人群当中。

一个苏美尔国王,Lagash的国王Gudea。推上刻着楔形文字铭文,Gudea Statue铭文,是现在苏美尔语课的入门阅读材料之一。

苏美尔在政治上、族群上消亡后,其文化在两河流域流传了一千多年。应该说苏美尔文明给楔形文字文明打下了基础,在宗教、文字、文学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阿卡德、亚述、巴比伦

三者本质上是同一种语言。阿卡德语后来分成两种方言,巴比伦语和亚述语。所以,当我们提到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时候,实际上只是说操同一种语言不同方言的人。这些人彼此之间不一定有血统上的联系,也很难说是否有族群上的归属感。实际上,巴比伦和亚述两边的文化基本上平行发展,即便是政治上一方取得支配地位的时期,也并没有完全在文化和族群上统一过。

使用阿卡德语最早成形的政治实体是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后期的阿卡德帝国。大家不要被古代社会的“帝国”这个词迷惑。帝国本身不一定十分庞大,我们在这里把所谓帝国理解成一个控制其他的国家、政治实体的国家就行了。阿卡德帝国发源于阿卡德城,最有名的统治者是萨尔贡大王和他的孙子纳拉姆辛。

阿卡德的萨尔贡大王

阿卡德帝国分崩离析之后,“阿卡德”作为一个文化和政治区域的名词留存下来,和苏美尔一起,分别在后世两河流域统治者的话语体系中被当作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代称,直到公元前第一千纪。

亚述是两河流域北方的政权。最早在公元前第二千纪初期是一个城邦国家,以他们在安纳托利亚的贸易殖民地及其复杂的贸易网络著称。后来遭到亚摩利王Shamshi-Adad一世的入侵和征服。之后在中亚述时期,特别是Assur-Uballit时期开始,逐步强大,成为一个帝国。经历一段时期的衰落之后,新亚述帝国再次崛起,成为第一千纪早期两河流域当仁不让的唯一超级大国。后被米底人和迦勒底人所灭。

有一群中东基督徒至今自称是亚述人的后人。但我认为并不是很可信。请参看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13612721940857091/?from=pcshare

巴比伦处在两河流域南部。最早也是一个城邦,然后在公元前第二千纪初期建立了亚摩利人的王朝。在著名的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以其所颁布的法典著称(虽然并不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法典;但的确是保持比较完好、刻在石碑上的)。巴比伦后来被可能来自伊朗的Kassites统治,该王朝历史几百年。在古代中东的阿玛尔那国际体系当中作为诸强之一的巴比伦,就是这个Kassite巴比伦。之后Kassite统治完结,恢复了巴比伦人本土的第二伊新王朝。然后巴比伦经历了诸多弱小王朝统治后成为了亚述的附属国,直到公元前七世纪末期和伊朗的米底人一起推翻了亚述帝国并继承了后者的土地,建立了迦勒底王朝,史称新巴比伦帝国。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巴比伦被伊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政府,至此,两河流域在楔形文字文明消亡之前再无独立的政权。

巴比伦人应该说也消失了。中东还有一群自称迦勒底人的基督徒,主要是天主教徒。但他们和古代巴比伦在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也不比今天所谓亚述人和古代亚述人的关系更强。基本上是近现代的产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亚述、巴比伦都控制过不同的地区,并对被占地区的居民执行过放逐和迁移政策,所以很难说操阿卡德语亚述和巴比伦方言的人都属于一个族群。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一直是外延很模糊的概念。

3. 赫梯

赫梯语是一种印欧语,属于已经消亡的印欧语系安纳托利亚语族。公元前第三千纪后期开始操印欧语的人群进入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地区,慢慢取代了本土土著居民的地位,建立了若干政权。其中最强的可谓赫梯新王国。赫梯的极盛时期是公元前第二千纪中期,曾经和埃及争夺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权。赫梯给我们留下许多关于古代国际关系的文献,如他们的条约。赫梯也留下了不少宗教仪式文献和一部法典。

埃及和赫梯的Kadesh之战的艺术加工。请不要在意细节,特别是下方那个埃及人诡异的表情。

公元前12世纪前后赫梯都城哈图萨突然被放弃,王公贵族可能大举东迁。之后赫梯王国销声匿迹。

但是在今天叙利亚地区和土耳其西南部出现了一批好处新赫梯诸王国的政权(Neo-Hittite Kingdoms),他们使用象形文字卢维语(Luwian/Luvian),是赫梯文化最后的遗存。这些政权慢慢都被新亚述帝国吞并,之后成为了亚述行省。卢维人曾经是安纳托利亚地区西部的居民,传说中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城就可能是一个将卢维语的国家(赫梯条约里的确存在赫梯与Alaksandu的Wilusa国王的条约,换言之也就是Ilios的亚历山大)。

安纳托利亚语族的语言还有吕西亚语等,出现在希腊古典时期。

4. 迦南、腓尼基、迦太基

三者在语言上一脉相承,应该说都是亚非语系(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西北闪米特语支的迦南语(Canaanite)。区别在于时代。迦南人是公元前第二千纪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居民的统称(除此之外还有亚摩利人,Amorites);腓尼基人是公元前第一千纪初期开始这一地区居民的称谓,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黎巴嫩地区;迦太基是腓尼基城邦国家推罗(Tyre)在北非突尼斯地区建立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意思和地中海地区的“那不勒斯”(nea polis)一样,本身就是“新城”(qart hadasht,相当于希伯来语的qiryah hadashah)的意思,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并且与罗马争锋。

实际上,希伯来语也是一种迦南语,和腓尼基语非常接近。

有人说腓尼基人就是会行船的迦南人,二者很难说有多大的差异。当然,到了第一千纪,腓尼基城邦里面有更明显的独特的宗教传统,每个城邦有自己的主神。但这也可能是第一千纪地区宗教氛围整体变化造成的,不一定代表族群的断裂和替代曾经发生过。腓尼基人至少到希腊化和罗马统治时期还存在。慢慢腓尼基语不再有人讲,这个地区历经罗马、拜占庭、伊斯兰诸政权的统治,慢慢丧失了文化独立性。

迦太基人被罗马所灭,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历经基督教化、伊斯兰化,也早已丧失了早期腓尼基/迦太基传统。政治、文化、族群各方面都已经荡然无存。

5. 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被认为是公元前12世纪入侵地中海地区的“海上民族”的一支(埃及史料记载;plst),非利士人在考古特征上,与希腊迈锡尼文明有一定的关联。在迦南旧秩序被打乱之后,山区的以色列部落,和海边的非利士城邦,可以说是权力争夺的舞台上两位新的主角。

在当代巴以地区境内的非利士人建立了五座主要城邦,Ashdod, Ashkelon, Gath, Gaza, Ekron. 其中的Gaza就是大名鼎鼎的加沙。这些城邦,有些后来可能被犹大王国攻占,至迟被新巴比伦帝国大军于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一一征服。正如犹太人经历的巴比伦之囚,这些非利士人的国家上层居民可能也被虏到了巴比伦或帝国的其他地方。巴比伦时期开始,这些城邦的居民被更换为了从北方迁来的腓尼基人。

罗马时期开始这一地区被称为巴勒斯坦,就来自非利士这个名字。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两者可能并没有绝对矛盾,这就是巴勒斯坦这个名字可能与公元前十一世纪(可能一直存在到七八世纪)叙利亚的Wa/PaDastina王国有关(Da符号是否读为l有争议。卢维语和其他安纳托利亚印欧语相比,有一个特点是d可能会变成流音,即l/r)。这个王国应该是所谓新赫梯王国群的一员,可能讲卢维语。

非利士人在公元前第一千纪上半叶应该就被闪族化了。他们开始将某种迦南语,后来讲腓尼基语、亚兰语(Aramaic),之后经历希腊化、基督教化后,早就没有了独立性。但非利士这个名词显然与巴勒斯坦有关。这一点要是一直沿用了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