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早期与父母的依恋预测儿童中期的问题行为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1-29

Bowlby最早提出依恋理论,依恋指的是婴儿与其照看者之间建立的强有力的情感联结,依恋对婴儿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典的、信效度很好的测量早期依恋的方法是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根据婴儿与依恋对象交往的行为表现,将婴儿分为两种类型:安全型和非安全型依恋;其中,非安全型依恋包含3钟 亚类型:回避型、对抗型和混乱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照看者在场时能够自由探索,照看者离开时表现得很烦躁,照看者返回时能快速恢复并和照看者正常交流;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则不能与照看者形成强有力的情感联结。已有的研究发现与母亲安全依恋的婴儿在儿童期表现出更少的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包括两种类型:外显行为问题(例如,攻击,捣乱和对抗父母老师等)和内隐行为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等)。

随着父亲参与到教养活动的时间增加,父亲在亲子依恋关系中的作用也开始逐渐凸显。此外,婴儿与父母亲依恋关系的联合效应也需要进一步探究:(1)同时与父母双方都是非安全依恋(“双非安全依恋”)是否带来最差的发展结果;(2)与父母中任意一方的安全依恋(“混合依恋”)能否缓冲与父母中另一方不安全依恋的潜在威胁;(3)同时与父母双方的安全依恋(“双安全依恋”)是否能带来额外的获益;(4)更进一步地,父母亲与婴儿的依恋关系对婴儿发展的影响是否是对等的,是否有一方占据主导地位。

Kochanska和Kim(2013)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他们在研究中使用陌生情境测验分别测量了婴儿在15个月大时与父亲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对这批婴儿进行追踪,在他们6岁半大时,获取老师评定的儿童行为问题数据;在他们8岁大时,获取父母亲分别评定的儿童行为问题,儿童自己报告的行为问题的数据。在三个时间点都获得完整数据的婴儿总共有86名,其中女孩41名。这些婴儿的父母亲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白人(90%的母亲和84%的父亲),大多数的受教育水平都在本科及以上(75%的母亲和70%的父亲);83%的家庭收入都在2万美元及以上。

研究结果发现,“双安全依恋”的婴儿有33名,“双非安全依恋”的婴儿有17名,“混合依恋”的婴儿有35名(16名 与母亲安全依恋)。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与“混合依恋”的儿童相比,“双非安全依恋”的儿童报告自己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包括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也被老师评价为有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双安全依恋”和“混合依恋”的儿童报告自己的问题行为没有差异,被老师评价的外显行为问题也没有差异。结果回答了我们之前 提出的问题:(1)与父母中的任意一方的安全依恋就能够缓冲与另一方非安全依恋的危害。(2)但是“双安全依恋”的儿童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收益。(3)婴儿与母亲的安全依恋能够缓冲与父亲非安全依恋的潜在危害,同样,与父亲的安全依恋也能够缓冲与母亲非安全依恋的潜在危害。因此,父母亲与婴儿依恋关系对婴儿的影响是对称的,即没有那一方是占据主导位置。

研究结果对父母教养孩子有重要 的启示作用。首先,婴儿从与父母的交往经验和交往模式中建立依恋关系,而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促进婴儿之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据研究结果,“双非安全依恋” 的婴儿在后期发展出最多的行为问题;此外,婴儿仅仅是与父母中的其中一方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就能缓冲与另外一方不安全依恋的危害。因此,婴儿能够与照看者形成安全依恋是对其发展的一种保护因素。因此,父母应当特别关注婴儿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并及时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与自己的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保护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其次,父亲在家庭和孩子教养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父亲和母亲与婴儿的依恋关系对婴儿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这与早前认为的母亲在孩子教养中占主要作用的认知是相反的。“养育孩子主要靠妈妈,爸爸只是偶尔参与”的理念应该被抛弃。父母亲共同参与到孩子教养活动中才能够为孩子提供最有利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Kochanska, G., & Kim, S. (2013). Early attachment organization withboth parents and future behavior problems: from infancy to middle childhood. Child development, 84(1), 283-2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