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篆刻百家名言集(序)
2018-01-29 | 阅:  转:  |  分享 
  
篆刻百家名言,弘扬国学精髓(代序)历时九年,在下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以下简称《集》)即将付梓之时,有必要对本《集》作一简要的说明。其一关
于命名源于所谓的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代表性人物所流传下来的、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的上古名言、警句。这
些词条一部分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俗语、谚语的出处,一部分则是治国安邦、军事战略、励志人生的、极具哲理性的至理名言。故名
。本《集》包括《论语》、《道德经》、《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礼记》、《左传》、《管子》、《吕氏春秋》
、《淮南子》、《史记》、《汉书》、《後汉书》、《孙子兵法》、《战国策》《尚书》等十八个系列中的词条。这里,仅从上述国学名著之中摘出
一部分名言、警句并以我国独有的、古老的艺术形式——篆刻表现出来。为了便于大家欣赏、理解、学习,大部分标注出原作者简介、原文、出处、
白话译文、议论(现实意义与应用),个别的还标出了创作理念与赏析要点。这样就便于读者在欣赏篆刻这种古老的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的同时
也能够了解博大精深的古老的中华文化精髓。所以,本集的宗旨为“篆刻百家名言,弘扬国学精髓”。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尚待同道商榷。其二关于篆
刻篆刻,自起源至今历经了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http://baike.baidu.com/v
iew/25416.htm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http://baike.baidu.com/v
iew/3510067.htm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银、象牙、牛、鹿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
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http://b
aike.baidu.com/view/48868.htm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http://baike.
baidu.com/view/497039.htm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
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这个时期篆刻艺术的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
。在这一时期文彭、http://baike.baidu.com/view/109716.htm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
用。http://baike.baidu.com/view/208694.htm文彭是http://baike.baidu.com
/view/51595.htm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http://baike.baid
u.com/view/319632.htm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h
ttp://baike.baidu.com/view/128502.htm程邃、http://baike.baidu.com/vi
ew/195807.htm丁敬、http://baike.baidu.com/view/36728.htm邓石如、http://b
aike.baidu.com/view/3696813.htm黄牧甫、http://baike.baidu.com/view/13
6455.htm赵之谦、http://baike.baidu.com/view/420965.htm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
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http://baike.baidu.com/view/30540.htm吴昌硕、h
ttp://baike.baidu.com/view/8967.htm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
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http://baike
.baidu.com/view/311659.htm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
与演变。早在http://baike.baidu.com/view/1214440.htm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
现代称为http://baike.baidu.com/view/8170.htm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841004.htm刻字”水平。在http://baike.baidu.c
om/view/47876.htm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http://baike.baidu.com/view/3366
34.htm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9593.htm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htt
p://baike.baidu.com/view/1024128.htm印信”。篆刻的「http://baike.baidu.c
om/view/324347.htm篆」字,古时写作「http://baike.baidu.com/view/387618.htm
瑑zhuan」,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
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http://baike.baidu.com/view/467438.htm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
可称为“篆刻”,http://baike.baidu.com/view/62312.htm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h
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秦始皇时,将全国http://baike.baidu.com
/view/3098597.htm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http://baike.baidu.com/view/33378.htm八
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http://baike.baidu.com/view/20658.htm王莽定http://bai
ke.baidu.com/view/633.htm六书时,称为“http://baike.baidu.com/view/32812
0.htm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http://baike.baidu.com/view/1
174905.htm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http://baike.baidu.com/view/48868.h
tm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
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
行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0718.ht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http://baike.bai
du.com/view/11090.htm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的篆刻与中国书法、http://baike.
baidu.com/view/720584.htm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三
我与篆刻结缘从好奇到入门再到今天小有建树经历了近四十个春秋,一本清.孔白云《篆刻入门》的小册子和几把自己磨制的小刀,带我走上了篆
刻之路。由于北方特别是这里篆刻几乎是空白,没有人搞篆刻更不用说找名师指点了,不像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的。因此,学习掌握印章的起源、种
类、用途变革、流传方式和篆刻的章法、刀法以及主要流派的艺术特征等,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在当时,那种艰辛是不言
而喻的。因此至今,我对于篆刻这门技艺也还是略知一二皮毛而已。同时也造就了我无门无派的篆刻风格。近年来,北至辽宁、吉林、黑龙江绥化,
南到上海、福建、广东、深圳,西至新疆吐鲁番,东到胶州、青岛,京津冀、川浙赣、豫皖苏乃至台湾、加拿大、美国,近二百名著名的、非著名的
书画家或收藏或使用在下刻的印章。此外,在下对篆刻的相关的理论也有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对甲骨文入印、金文印的创作、印边的处理也有独到的
见解。在本《集》的附录中将分别叙述。其四关于本《集》的创作在连续刻了几个小型系列之后,有意刊刻《诸子百家名言录》,当时不知道是否
能够坚持下来,也不知道其中的难度有多大,正应了“事不经遇不知难”了。刚一动手便遇到了诸多的难题,一是集字难。因为诸子百家的原作均为
文言文,其名言警句中生僻字多、重复字多。可选的篆字体少,特别是在刻甲骨文印时可选的字就更少了。为了避免雷同感,除了利用篆刻章法的“
增减、挪移”的手段外,选用金文入印不失为上策之选。金文的可选字体相对较多一些,原因是金文多为铸字,同一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
铸造地、不同的模范存在一定的差异,(关于金文、甲骨文入印在附录中有专文叙述)这也是本《集》中金文、大篆印较多的原因之一。二是布局难
。这些名言警句中,除了上述所说的重字多以外,字数的多少相差悬殊,少者一二字,多者一二十字最多者达三十字。常用的章料多为2.02.
0—3.03.0厘米最大不过5.05.0厘米,而且较大的章料也比较少。这就给布局增加了难度。为了保证布局的合理性和每一个系列的
统一性,除了合理的选择章料的大小、方圆、随形之外还要在印文的朱白、印面文字构图、流派的选择、边栏的宽窄设置上下一番功夫才行。这也是
刻系列印与普通的名章、闲章的差异所在。三是无字可用难。即在创作某一系列词条的印作时,某一个或几个字查不到相应的字体,特别是刻甲骨文
印作时更是如此,这是每一个玩篆刻的经常碰到的问题。为了保证某一个系列的完整性,这是就需要做一些变通了,首选“借字”即借用字形、字义
相同或相近的字,其实在我国的古文字里有“通假”之说,实际就是假借。借不到就“化”了,即用相近的字体,比如用金文或陶文,按照甲骨文的字体的书写规律进行书写称为“甲骨文化”抑或用小篆体进行“金文化”。在本《集》中即有“借”或“化”的现象。但此类字体不可当标准字体去推广,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提请观者自行甄别之。四是边款字体。本《集》前部分少有边款是为了节约章料锯成了薄片了,无处刻边款。后部分边款均为简体字,主要是为了后人便于学习故为之。历时九年终于完成了《篆刻百家名言集》但由于在下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在选材创作中不免出现谬误。恳请列位观者不吝赐教一二,在下感激不尽。啰里啰嗦是为序。4
献花(0)
+1
(本文系洗心居的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