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中,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那个朝代里,有好些本是相对立的东西,却都能平安地裹在一个叫做明朝的大袍子里相安共容。 明朝皇帝的龙椅安稳之后,便将宋朝时“格物”出来的新儒学——理学奉为独尊之位。明永乐年间饶州儒士朱季友给“周、程、张、朱之学”提了一点不同意见,算是学术上的商榷,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声罪杖遣,悉焚其著书,曰:'无误后人’”朱棣的这一句话便开了明清两朝以程朱理学禁黜异端的先河,从此理学成了唯一的学问,其他都成为异端邪说而受到查禁。而明朝的科举“考试大纲”规定得更是严格,必须从朱熹所编定的“四书”中出题,对其理解和运用也必须遵循程朱的注疏。 “考试大纲”看起来无关紧要,但那可是一根有力的指挥棒,它指挥和规范着儒生们的脑子,进而控制社会思想和观念。所以,在明朝时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就是以讲述“存天理,灭人欲”为主的理学。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实在是有点儿荒唐,人欲岂是能灭的?虽然古圣贤说“无欲则刚”,但人要真的没有了欲望,什么样的想法都没有了,那结果恐怕不是“刚”,相反则可能是软得不能再软,唾沫吐到脸上也一定会等它自己干掉的。当然,倘要深人地想一想,这个“一存、一灭”的理论,倒也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人的欲望都灭掉了,只存一个“天理”在心中,那可真是一个大同世界呢!也许正因为如此,明朝的理论家们在不断地扩充和挖掘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内涵,社会管理者们,也就是牧民的官员们,则是精心地把理论家们的研究成果转变成社会规则,牧养着万姓子民。 由此观之,明朝色情文学的兴起,一面是正常的学术消失,书生们的心思无处可用,只好向女人的身体上去发挥;一面则是文化市场的出现,给文学传播提供了外在条件,书生们可以由此讨一点生活而不至于饿死,书商们也就乐得借此发一点小财。而官方呢,则又睁眼闭眼地默许。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真理,到这时候只好成为唱唱的高调而已,因为人的第一要务毕竟是逞饮食男女之欲。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能销蚀掉人的精神的,一样是金钱,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可以降服厉鬼,肚子里装着欲望的活人则更不在话下了,什么样的精神硬骨头都可能在金钱面前失去硬度的;再一样东西就是肉欲,借用色情文学中劝人警惕女色的诗,就可知道那女色的厉害:“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伏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三十六计中,美人计至今仍屡试不爽便是证明。据报道,美国人在审问伊拉克战俘时,面对脑子里灌满了“教义”的战十,较为有效的法子就是美人计。所以,倘要消磨掉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只要将这两样东西释放出来就可以了,人们会放开手段去逐钱,弄来钱后便去女人的胸脯上享受,如此一来,什么样的精神战士都不会再有。 可是,销蚀掉人的精神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大概便有着深刻的体会。当李自成的人马进入京城,那些平时围在崇祯周围,天天表着忠心的儒臣武将们,这时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守着一株古树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而这,是否与大明王朝的色欲盛行、人心浮华有关呢?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呢。 |
|